教育者或許會說:這些學生如果進大學以前,就已經(jīng)學好自治自律的話,我就不必要如此提之攜之,喂之哺之;就是因為基礎教育沒教好,所以我辦大學的人不得不教。雖然是亡羊補牢,總比不教好。
聽起來有理。其實是個因噎廢食的邏輯。這個學生之所以在小、中學十二年間沒有學會自治自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接受喂哺式的輔導,那么大學來繼續(xù)進行“育嬰”,這豈不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huán)?把學生口里的奶嘴拿掉,我們總要有個起點;大學不做,更待何時?再說,我們對大學教育的期許是什么?教出一個言聽計從、中規(guī)中矩、不穿拖鞋短褲的學生,和教出一個自己會看情況、作決定、下判斷的學生——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為了塑造出“聽話”、“規(guī)矩”的青年,而犧牲了他自主自決、自治自律的能力——這是我們大學教育的目的嗎?
在生活上,教育者采取懷里“抱著走”的方式;在課業(yè)上,許多教書的人就有用鞭子“趕著走”的態(tài)度。
∩是我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文學是思想;每一小時的課,學生除了必須作兩小時的課前預讀之外,還得加上三小時課后的咀嚼與消化,否則,我付出的那一小時等于零。文學,也不是象牙塔里的白日夢;學生必須將那一小時中所聽到的觀念帶到教室外面、校園外面,與廣大的宇宙和紛擾的現(xiàn)實世界銜接起來。否則,這個新的觀念也等于零。
這些,都需要時間與空間,可是學生辦不到。他們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像媒婆趕喜酒一樣,一場接一場。他們的腦子像一幅潑了大紅大紫、沒有一寸留白的畫。
如果怕學生怠情,我們應該增加學分時數(shù)強迫學生把“身體”放在教室里呢,還是應該加深加重課程的內(nèi)涵使學生不得不把整個“心”都投入?這是不是又牽涉到一個本末的問題?
我們?nèi)绻唤o學生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我們又怎么能教他們?nèi)绾嗡伎寄兀?/span>
在國外教書的那許多年,我踏出教室時常有生機盎然的感覺,因為在與學生激烈的反應與挑戰(zhàn)中,我也得到新的成長。在這里,走出教室我常有被掏空的感覺,被針刺破了的氣球一般。學生像個無底的撲滿,把錢投進去、投進去、卻沒有什么驚奇會跳出來,使我覺得富有。
說學生缺乏自治自律的精神,說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其實還沒有碰觸一個更基本的先決問題:我們的教育政策究竟希不希望教出獨立自主的學生來?答案若是否定的,這篇文章便毫無意義,可以燒掉。我是在假定我們的社會有意造就獨立自主的下一代的大前提之下寫這篇檢討。
可是,如果這個假定的大前提是對的,為什么我們在思想的訓練上,還是采取“騎著走”的方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