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tǒng)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xiàn)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9、迎紫姑。“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窮困而死。百姓為同情她、懷念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動。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zāi)。
11、逐鼠。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據(jù)稱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
12、情人節(jié)。傳統(tǒng)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過節(jié)卻可以結(jié)伴出來游玩,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tǒng)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有人說,“相信自己,只要有愛,幸福就一定會存在。不是你擁有了天長地久的愛情,而是你創(chuàng)造了天長地久的愛情”。元宵節(jié)無疑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jié)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jié)”。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