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水縣沙石多鄉(xiāng)的甲足村新打造了34戶藏式民居民俗接待示范戶。圖為新打造的七彩甲足村。本報記者 徐中成 攝
“家里要擺一套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放映器材,游客來了放壩壩電影。”12月10日,在黑水縣沙石多鄉(xiāng)昌德村,一棟特色藏式民居內,夏拉波一家人正商量著布置房屋,準備明年搞旅游接待。
昌德村屬省定貧困村,位于海拔4283米的昌德雪山下,紅軍長征曾由此翻越過大雪山。依托豐富的彩林景觀和紅色文化,全村推出吃野菜餐、住藏家屋、聽紅軍故事等活動項目,開展紅色旅游接待。“今年全村就有50%的村民成為紅色旅游接待戶。”該村村主任東作說。
沙石多鄉(xiāng)所在的40公里彩林溝既有紅色資源,又有彩林資源。如何留住過夜客,讓村民吃上旅游飯?黑水縣在這里開展了一場旅游供給側改革。
關閉采砂場 打造微景觀
沙石多鄉(xiāng)有銀真、奶子溝、楊柳秋等八個行政村,湍急的黑水河穿越其間。這里是黑水彩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到秋季,層林盡染、美不勝收。然而,當?shù)匚恢闷,配套落后,景點單一,加之黑水河開采砂石,塵土飛揚,游客難以留下。
如何打破尷尬?“打造微景觀,延伸游覽空間,讓游客停留時間更久。”今年4月,黑水縣關閉沙石多鄉(xiāng)的6個采砂場,全面恢復河道生態(tài),并突出特色差異,重點打造吉祥奶子溝、康養(yǎng)羊茸哈德、紅色昌德、七彩甲足四個特色旅游村寨。
同時,該縣編制規(guī)劃,因地制宜打造3處人工湖泊景觀,順勢打造出開放式的“吉祥營地”和長兩公里的“幻彩瑪尼溝”等微景觀17處。
微景觀的建成,不僅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也給普通村民帶來更多收入。楊柳秋村村民哈青以前就在雅麥湖的砂場打工,砂場變身湖泊,哈青的生活也發(fā)生轉變。10月,他和兩個伙伴合伙開的圣地藏家樂生意很好。此外,在彩林節(jié)期間,楊柳秋村78戶348人還在雅麥湖邊的生態(tài)停車場擺攤賣牦牛肉、核桃、菌子、土豆、白菜等土特產(chǎn)品。“不到兩個月就賣出20多萬元。”楊柳秋村村主任列如說。
每戶補助2萬元 鼓勵村民吃旅游飯
位于甲足村的三郎藏家驛站,是該村最早集吃住于一體的藏家旅游接待點。“今年彩林節(jié)生意很火爆,住宿都是滿的。”驛站老板斯門頭說,一個半月的時間,她家收入4萬元。
5年前,斯門頭和丈夫三郎羅爾基還在黑水縣達古冰山景區(qū)門口賣燒烤。一次偶然機會,幾位來自綿陽的游客想到附近藏寨去住幾天,體驗藏家生活。夫妻倆就把游客帶回家,搞藏家旅游接待的想法由此產(chǎn)生,現(xiàn)在夫妻倆成了村里藏家樂民俗旅游接待的指導員。
為鼓勵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黑水縣還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村民打造特色旅游接待,一旦驗收合格,就給予每戶2萬元資金補助。沙石多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嚴丹鳳說,今年,僅甲足村、昌德村就新打造了58戶旅游接待示范戶。
此外,黑水縣還引導村民在庭前院后栽花種樹,因地制宜發(fā)展“小菜園”“小果園”“小圈舍”,把村寨綠化與發(fā)展庭院經(jīng)濟、旅游經(jīng)濟結合起來,體現(xiàn)鄉(xiāng)村氣息、鄉(xiāng)村情趣,讓整個村寨一步一景。“游客在這里能看得到彩林風光,聽得見雞鳴犬吠,聞得到瓜果菜香,記得住鄉(xiāng)情鄉(xiāng)愁,才會留下。”黑水縣委書記劉云健說。
景點串珠成鏈 整合資源抱團發(fā)展
打“微觀”牌,黑水縣同時注重打“宏觀”牌。
何為“宏觀”牌?在黑水縣旅游局局長雷明全看來,沙石多鄉(xiāng)是秋季賞彩林的核心區(qū),但產(chǎn)品單一、季節(jié)性強,只有整合資源、聯(lián)合營銷、抱團發(fā)展,才能留住更多游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