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是誰造就了綠化帶現“亂墳堆”的尷尬?
時間:2017-05-02 15:3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鄭州市的東風渠是黃河和鄭東新區(qū)水域的連接線,按照定位,東風渠兩岸將以生態(tài)公園為主,以線帶面、以線穿點,將鄭東新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及黃河等自然、人文景觀穿成一條“項鏈”,成為未來鄭州市的標志性景觀之一。但是近來,有市民發(fā)現,在鄭州市如意西路東風渠北岸的綠化帶內,出現大量亂墳堆,十分不協(xié)調。(4月23日 中國網)
 
  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安息,生者方覺心安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在鄭州市如意西路東風渠北岸的綠化帶內,出現大量亂墳堆,讓人著實嚇了一大跳。這不僅破壞了風景,而且讓市民心中產生了恐懼。
 
  是誰將墳墓遷址到此?他們?yōu)槭裁匆獙災惯w到公共綠地?答案還不得而知。但是,從此次事件反應出來的是遷墳者沒有公共意識,將綠地視為己有的錯誤態(tài)度;是管理者管理疏忽,工作的失誤;同時,也是墓地價格昂貴,埋葬費用高額的事實。
 
  這件事引出了一個無法再回避的嚴肅話題——“無墓可葬”。“無墓可葬”的尷尬如何來化解?盡管綠色殯葬的理念在被推行,但對于多數人來說,傳統(tǒng)的“入土為安”殯葬觀念的改變,仍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在任何地方,公墓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
 
  我以為,“無墓可葬”的尷尬,最終依舊需要國家公益來化解。這至少可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國家層面應出臺更多的公益舉措,鼓勵甚至激勵市民接受新型的殯葬方式,進而讓綠色殯葬得以推廣;二是,對于那些暫時不能接受親人綠色殯葬方式的市民,國家則應努力提供財政支持,建設過渡性場所。譬如建設公益性骨灰堂,提供盡可能多的骨灰存放格位,格位費由政府埋單,進而減少市民負擔,也減少殯葬用地的負擔。
 
  安葬死者是慎重的事情,它包含著傳統(tǒng)與親情等多種復雜的因素?梢灶A見,伴隨著老齡人口的日益增多,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會陸續(xù)出現。千萬不要把這當作笑話看,更多的地方和職能部門必須對此重視,并出臺未雨綢繆的殯葬舉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化解綠化帶現“亂墳堆”的尷尬。(舒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女邦網 IT人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