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費詩
費詩在劉璋手下時為綿竹縣令,劉備進攻綿竹,費詩投降。等到劉備自任益州刺史的時候,任命費詩為督軍從事,后來出任牂牁(zangke)太守,又把他召回來,任命為州前部司馬。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就派遣費詩前去為關羽送上印綬符節(jié)。關羽聽說黃忠為后將軍,非常生氣,說:“大丈夫終究不與老兵同列!”拒絕讓費詩完成授官儀式。費詩對關羽說:“大凡開創(chuàng)帝王大業(yè)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個或一類。以前的蕭何和曹參,他們都是高祖劉邦從小的朋友,而韓信和陳平卻是后來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來韓信的地位卻在他們之上,也沒有聽說蕭何、曹參有怨言。今天漢中王因一時的功勞對黃忠給予特別高的恩寵,但在主公內(nèi)心深處,難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嗎!況且漢中王與您如同一體,休戚與共,禍福同當,我個人替您考慮,您不應當以官號的高下,爵祿的多少介意才對。我不過是一個使臣,奉命而行的人,如果您不接受任命,我也就這樣回去了,只是不免對您的舉動感到惋惜,還擔心將來你要后悔。”關羽聽了大受感動而感悟,連忙接受了任命。
這個時候,費詩的官爵在蔣琬、楊儀這些人之上。關羽這個人對待士大夫非常傲慢,劉備要派遣一個人為關羽授官,恐怕要在職務、能力上都會有所考慮,絕不會隨便派一個人前去就行。從他對關羽這一番說辭來看,費詩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后來群臣都議論要推舉劉備稱帝,費詩上疏說:“殿下因為曹氏父子逼迫漢帝以篡奪帝位,所以才不惜風塵萬里,召集人馬,準備討伐逆賊。今天大敵尚未消滅,卻自己先稱帝起來,恐怕人們要對此產(chǎn)生疑惑。……如今殿下還沒出宮廷,便要自立為帝了嗎!我的確不希望殿下如此。”這嚴重違背了劉備的意愿,被降職為永昌從事。
費詩真的會 反對劉備稱帝嗎?恐怕未必。其實劉備這個漢中王也是自封的,在統(tǒng)治區(qū)域內(nèi)和皇帝沒有什么區(qū)別,區(qū)別是在外部。劉備于公元221年四月稱帝,曹丕在這一年十一月封孫權為吳王,相比劉備的稱帝,孫權在處理對魏蜀的關系上要靈活的多。比如說劉備伐吳,他要派黃權在江北防備魏國,而魏國并沒有出兵趁機伐吳。費詩諫阻劉備稱帝,更多的是要劉備務實,否則,他為什么不反對劉備稱王?只不過,費詩不了解的是劉備急切的心情,這年的劉備已經(jīng)六十一歲了,一旦駕崩,那個不成器的十五歲兒子怎么辦?唯獨在這個問題上,王和皇帝名與實都是不一樣的。好在費詩這個人對官位看得不是那么很重,雖然遭貶,卻并沒有太拿著當回事,到蔣琬執(zhí)政的時候又當上了諫議大夫。
東吳的張昭
張昭和孫權關系,有點兒像是諸葛亮和劉禪,都是屬于托孤大臣。劉備曾經(jīng)對諸葛亮說過:“如果這個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這個材料,你可以自取。”有記載孫策也對張昭說過:如果孫權不行,你可以自取。“自取”是什么意思?還是各人理解吧!孫權繼承兄長孫策執(zhí)政以后,張昭繼續(xù)任長史。后人所說的“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也反映出張昭地位的重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軍南下征伐劉表,正趕上劉表死了,他的繼位的兒子劉琮率領全州投降了。劉備本來已經(jīng)不是很得劉表信任,劉琮投降,也沒有通知劉備,劉備很快被曹操擊潰。面對這樣一種有利的形勢,別說是曹操,換成任何一個諸侯都會是順勢拿下江南。本來,江南的東吳占優(yōu)勢的是水軍,荊州的投降,讓曹操得到了水軍,可以說,東吳面對乘勝利之勢而來的曹操,已經(jīng)沒有了絲毫優(yōu)勢。這時候,孫權召開朝廷會議,張昭主張投降曹操。在魯肅和周瑜的建議下,孫權沒有投降,而是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聯(lián)合劉備抗擊曹操,終于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又因為瘟疫的流行,曹操不得已退回到了北方。從此以后,張昭雖然頂著第一大臣的頭銜,可是已經(jīng)不再受信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