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到達突厥時,始畢可汗問:“唐公起事,今欲何為?”劉文靜回答說:“皇帝廢冢嫡,傳位后主,致斯禍亂。唐公國之懿戚,不忍坐觀成敗,故起義軍,欲黜不當立者。愿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始畢可汗聽了大喜,立即派遣大將康鞘利率領(lǐng)二千騎兵,隨劉文靜前往太原,又獻上馬千匹表示友好。劉文靜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淵、李世民父子的的意圖,抓住了突厥始畢可汗貪財圖利的弱點,許諾攻下京師長安后所有財帛金寶歸其所有,正中始畢可汗下懷。這件史實,唐代歷史學(xué)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記載:“(突厥)又更強盛……大唐起義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打通了突厥這一關(guān),向突厥稱臣納貢,引以為援,消除自己爭奪天下時來自突厥的居大威脅,消除后顧之憂,這對于剛剛起步的李氏集團來說,是非常值得的。
隨著李淵勢力的發(fā)展壯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始畢可汗經(jīng)常尋找各種借口,要李淵進貢財物。“及高祖即位,前后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yōu)容之。”“賞賜”這詞用得很妙,下級給上級應(yīng)為進貢,上級給下級才為賞賜。李淵是臣子,突厥始畢可汗是君王。雖然唐書顛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蓋不住李淵稱臣納貢的事實。“優(yōu)容”,實際上是由于實力不如突厥,而不得不滿足對方的貪欲,對突厥的各種無理要求不敢有違抗。始畢可汗去世后,為了表示哀悼,李淵“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詔百官就館吊其使者。”這是中國古代只有國君死時才能舉行的隆重禮節(jié),而李淵、李世民父子認識到由于唐朝在實力上與突厥相比仍處于下風,與其他集團爭奪天下的局面還沒有結(jié)束,所以只能穩(wěn)住突厥,強忍怒氣,與突厥新任可汗處羅搞好關(guān)系。處羅可汗死后,李淵、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禮”致吊,仍詔百官到其使者處吊喪。
唐朝統(tǒng)一全國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從各個割據(jù)者手中勒索財物了,因此趁唐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之際,連年進擾內(nèi)地,掠奪人口和財富。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nèi)蒙部分地區(qū)),擄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騎兵10余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里,京師震動。唐太宗被迫設(shè)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jié)盟,表示臣服,才領(lǐng)兵而退,這就是歷史上的“渭水之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