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人轉行成為資深電影宣傳F先生算過這么一筆賬,“每次接手國產片的宣傳,片商都要求我們請影評人來助陣,并且他們心中有固定的影評人排位,有一個必請的名單,原來片方還要求影評人在同檔期的片子范疇內只準寫自己的片子,現在也都無所謂了。以北京為例,活躍的有影響力的影評人最多不超過二十位,而不是每一位都有資格拿到1000元的紅包的,就算請二十位影評人,每位都給1000元的費用,也就兩萬。但是我們請記者的數目遠遠比影評人的數目多,實際上給記者的總花費會比影評人多”。
另一位業(yè)內人士W小姐透露,“2010年電影《孔子》的片方在做宣發(fā)時,出于對主流媒體一定會猛批這片的了解,非常在意走收買影評人的路線,為此舉行了一次小范圍的影評人試片,請來了十個人左右吧,給出了高至6000元/每份的紅包,當時還有拿到錢的影評人和沒去試片會的影評人炫耀,楊子出品的《白蛇傳說》也是,給影評人的紅包是5000元/份”。
在影評人圈子里相對獨立的G先生也不能回避收紅包的問題:“具有理想主義的影評人是不會碰院線片的,假設你寫的都不是電影院上映的電影,誰還管你是槍手還是獨立影評人,你就慢慢脫離這個具有當下性的話語權的圈子了,但是你一旦脫群了,你對國內電影也就喪失了話語權,這是最囧的”。而知名影評人A先生如此看待收紅包說違心話的問題“類比一下,試問哪個導演沒說過違心的話?不違心送審就通不過,我特別不喜歡一個陣營攻擊另一個陣營,所有人都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總覺得自己好像是野生草,可以絕境逢生,這是幻想。大家共同要做的就促進言論空間的擴大、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獨立、不能只談一個領域的獨立,創(chuàng)作的獨立才能夠導致評論的獨立和影視圈生態(tài)的健康。”
做宣傳 你所看的影評都是經過審查的
在片商觀念中,影評人的大力推薦是獲取好票房的途徑之一,而成為片商寵兒的影評人可以憑借紅包彌補低稿酬的心理不平衡,這種通過電影宣傳公司紐帶實現“交易”的方式,并不能夠讓影評人獲得最大化利益。資深電影宣傳F先生的態(tài)度是“作為電影宣傳方,在有限的電影宣傳資金內,我個人認為請影評人寫好話推薦影片根本促進不了影片的票房,我不會主動向片商申請請影評人寫稿的費用。除非我想在中間環(huán)節(jié)訛一筆。比如我向片商申請4萬元的請20位影評人寫影評費用,打的預算是給每位影評人2000元的紅包,實際上我只給每位影評人1000元,那么余下的兩萬就落入我自己的腰包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