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歷史上,越是 的詩人,往往官做得不大,比如李白,只做過翰林供奉這樣的閑散官職,杜甫的官職也很低, 只做到了七品官。不過,有一位詩人卻很厲害,他不僅詩寫得好,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還做到了宰相的高位。不過,他在政治上卻遭到了人們的鄙視,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仕途坎坷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它的作者元稹正是本文主角。元稹字微之,是河南洛陽人。從他的姓氏就可以看出,他是北魏皇室的后裔。由于年幼喪父,元稹早年間的生活十分貧苦,但他在母親的教育下,九歲時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
十五歲那年,元稹通過了明經(jīng)科的考試,“判入等,補校書郎”。到了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又參加了制科考試,“對策第一,拜左拾遺”。不過,此時的元稹年輕氣盛,“性明銳,遇事輒舉”,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遭到了朝中重臣以及宦官的排擠,接連遭到貶謫,先是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接著又被貶到通州司馬。
二、巴結(jié)宦官
與元稹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還有劉禹錫、白居易。經(jīng)過長期的貶謫后,劉禹錫依然鋒芒畢露,白居易則隱遁于官場,而元稹的變化最大,他開始巴結(jié)宦官。在江陵任職期間,荊南監(jiān)軍、宦官崔潭峻對元稹還不錯,“不以掾吏遇之”,兩人的關系還不錯。于是,元稹通過崔潭峻的關系,讓自己的詩歌流傳到了宮中。
宮中很快有了元稹的忠實“粉絲”,此人就是太子李恒!當時,東宮的妃嬪們傳誦元稹的樂府詩,李恒也覺得很好,于是宮中稱元稹為“元才子”。唐穆宗李恒繼承皇位后,崔潭峻返回長安,向皇帝進獻了百余篇由元稹寫的詩歌。唐穆宗非常高興,當即詢問元稹現(xiàn)居何職,接著就任命其為祠部郎中、知制誥,一舉成為朝中重臣。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