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國相爭小國如何自保? 看春秋時期宋國如何調節(jié)晉楚矛盾?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lián)軍在牧野擊敗了商朝軍隊,取得了牧野之戰(zhàn)的勝利,周朝取代了商朝。
那商滅亡了嗎?并沒有,有人覺得這怎么回事?一個朝代建立了,另一個朝代怎么能沒滅亡呢?是這樣,商朝滅了,但商文明并沒有滅絕,中國人習慣性的那種“改朝換代”的歷史敘事邏輯其實是大一統(tǒng)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謂“華夏”更多是個文化地理概念,所謂“朝代”實際有點類似多部落的聯(lián)盟。
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之,所以就有了所謂的“周朝”(其實夏商周時期是沒啥朝代概念的,它們的朝代名是后世根據(jù)后世的敘事方式給它們加上去的),而且,按照分封制的禮法,朝代雖然滅亡,勝利者仍然不能讓以前的貴族宗祀滅絕,所謂“興滅國,繼絕世”。做人留一線,下次好相見嘛。
那商部族的殘留勢力是哪里呢?當周武王分封諸侯時,仍然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亂,被周公東征而殺死(另一說武庚北逃),另立帝辛的庶兄,當年曾降周的微子啟于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也就是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宋國,可以看作是商王朝的繼承者。
宋國實力不算弱,由于其所處的地方富庶,屬于膏腴之地(這是肯定的啊,畢竟是商王朝的核心區(qū)),面積差不多十萬平方公里,農業(yè)發(fā)達,而且商業(yè)也興盛(商族人本就擅長做生意,漢語“商人”一次就是這么來的),所以宋朝比較富庶。
宋國后來逐漸發(fā)展強大,宋襄公曾經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齊、楚、秦、晉)稱霸時都有強大的實力,召集各國會盟較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齊國內亂時,幫助齊公子復國,想代齊作為盟主,但沒有軍事實力。歷史記載宋襄公于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戰(zhàn)時,在嚴謹軍事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實行不切實際的“仁義”,結果被楚軍擊敗,結果宋國衰落。
這下子宋國就很尷尬了,泓水之戰(zhàn)后,楚國在中原已無阻力,在其后數(shù)年間,其勢力一度達到黃河以北;但北邊也有橫的,那就是晉國,晉文公率領晉國崛起后,楚國的擴張才被遏制。
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晉國和楚國頻繁約架,宋國日子非常難過,從公元前632年救宋的城濮之戰(zhàn),到公元前546年晉楚弭兵,宋國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zhàn)爭,苦不堪言。
晉楚之戰(zhàn),周邊一堆小國遭殃
宋國當然想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國小力弱,只能中立,宋國沒辦法,只能從外交上下手,宋國的利益就是:晉國,楚國不要再打了。正巧,宋國大夫華元不但與晉國執(zhí)政卿欒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國令尹子重交好。憑借這個特殊關系,宋國開始縱橫捭闔。
晉國和楚國本來打得也累了,需要調節(jié)力量,宋國正合適,華元奔走于晉、楚之間,以調解兩國的關系,促成晉楚和平相處。
在宋國的努力下,晉國和楚國竟然合盟了,周簡王七年(魯成公十二年、晉厲公二年、宋共公十年、楚共王十二年,前579年),在華元的安排下,晉國的卿士燮與楚國公子罷、許偃在宋國的西門外會盟。簽訂的合約是:“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災危,備救兇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xié),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胙國。”
晉國和楚國也知道,再打下去大家都不好,只能讓別人占便宜,還不如聯(lián)盟呢,共謀天下。
這就是第一次弭兵之盟,弭兵意思為平息戰(zhàn)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但是理論歸理論,打了幾十年的仗,晉國和楚國對立情緒很重,晉楚雙方在形勢不利于己時,都希望靠著暫時的休戰(zhàn)而得以調整;但是,當形勢好轉時,就會把盟約拋在腦后,發(fā)起新的攻擊。簽訂合約后不久,就爆發(fā)了鄢陵之戰(zhàn),楚國被打敗;不過晉國國內也發(fā)生內亂,秦國又在晉國內亂的時候,經常襲擊晉國……
無奈的宋國只能繼續(xù)努力,而晉國、楚國、齊國、秦國等春秋時期的強國此時也想休息一下,都想再一次弭兵。于是,宋國大夫向戌為第二次弭兵積極進行外交活動。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衛(wèi)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14國在宋國的西門之外結盟。
這個盟約簽訂的過程也是殺氣騰騰,后來楚國堅持在盟會時,先進行“歃血”。而楚國達到目的之后,在載書上寫名時,先寫上晉國,以示平等。
簽訂的盟約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意思是:“晉的仆從國要朝貢楚國,而楚的仆從國要朝貢晉國。”(小國挺可憐的),與會14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不朝拜楚國;秦國為楚國的盟國,亦不朝于晉國。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
會盟后,春秋爭霸戰(zhàn)爭暫時停止。戰(zhàn)爭減少使得中原小國承受的戰(zhàn)爭災難與負擔減輕很多。但是,小國憑空多了老大,受剝削更重了。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幾個大國覺得打仗的話暫時對大家都沒好處,還是聯(lián)合起來當老大吧,各小國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這兩大佬平分霸權。
不過對于宋國來說,這算是重大外交勝利,因為幾位爺不打仗了,對它是很有利的,這也給一些弱國如何在強國之間周旋提供了參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