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孜孜追求,匠心筑夢碩果累累
時間:2018-12-13 22:36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持之以恒孜孜追求,匠心筑夢碩果累累
她從事探傷工作以來,以匠心構筑夢想。“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就要無缺陷”是她在崗位上堅持的安全理念。她潛心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填補普速列車探傷工藝空白,創(chuàng)立動車組空心軸超聲波探傷“五字”作業(yè)法,探索開發(fā)信息化探傷模式,先后發(fā)現并排除30多起典型或重大列車輪對故障,實現了28年探傷無缺陷,她把青春奉獻給熱愛的探傷事業(yè),綻放出巾幗工匠之花的美麗芳華。她就是新時代鐵路榜樣,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動車段成都東動車運用車間技術室副工長兼探傷班工長雷立。
從入路開始跟著師傅們學工藝,她就不懂就問、敢于實踐,肯下功夫鉆研;踏實、好學、不怕苦、勇于鉆研創(chuàng)新是她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她從對探傷一無所知到逐步熟悉掌握超聲波探傷和磁粉探傷技術,最終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探傷能手。筆者作為入路已經五年多的青工,感覺自愧不如,很多時候對自己崗位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就僅僅是停留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對相關的崗位一些東西不了解,也很少下功夫去鉆研,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程度遠遠不夠,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學習雷立同志這種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不斷探索的勇氣。
在工作中,愛崗敬業(yè)的雷立多次發(fā)現重大裂紋缺陷。在長期的探傷實踐中,她勇于創(chuàng)新,認真探索總結普速列車探傷的工藝和方法,提出“裂有長短、孔是一點、雜波亂動、透繡一片”的“十六字”探傷法,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她研發(fā)的短前沿K值探頭,完全符合生產需要,填補了當時全路盤型制動輪對探傷工藝的一項空白。筆者在工作中只是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學習雷立同志這種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
2010年成都東運用所建成投用,雷立被確定為動車輪軸探傷工作的第一人選,已經40歲的雷立毅然離開了普速客車探傷崗位,不畏困難,從頭學起,通過刻苦鉆研業(yè)務,她很快成為成都局集團公司第一個擁有動車組空心軸探傷證的探傷工,實現了從貨車到客車再到動車探傷工作的三級跳。那一年,雷立的女兒正處于小學升初中的關鍵時期,丈夫是檢車乘務員,經常在外,老母親又體弱多病…。筆者作為一名鐵路職工,也深知鐵路人生活的不易,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也正是鐵路最繁忙的時候,特別是和家人聚少離多,而雷立更是在家里老人需要人照顧、小孩需要人輔導的情況下,不但沒有耽誤工作,反而成為第一個拿到探傷證的探傷工,這種能夠頂住壓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思考,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因為壓力大或者事情多就應付了事甚至輕言放棄,要有頂住壓力的精神和不怕吃苦的勇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持之以恒孜孜追求,匠心筑夢碩果累累。雷立在高鐵動車探傷領域的突出表現受到了各級組織的肯定和廣大鐵路職工的追捧。她先后當選四川省第九次、第十次黨代會代表,獲得全路技術能手、“鐵路工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這就是新時代的鐵路榜樣雷立,她這種愛崗敬業(yè)、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們每個鐵路職工去學習。(梁志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