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蘇童:年輕時漫無目的讀小說成了最大的積累(2)
時間:2012-12-22 19:27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當然,這樣的文學熏陶只是一個開始。蘇童稱,進入大學,也就是1980年夏末的一天下午,他提著沉重的行李從人頭攢動的北京站出來以后,他才開始了真正的閱讀,“那是一種惡補,以前沒看過的外國文學都是那個時候看的。”

  在大學,蘇童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閱讀小說和文學雜志上。他戲稱自己是圖書館的 讀者,卻是中文系1980級一個得過且過的學生。為此,他還挨了個令他至今難忘的批評。

  在古漢語課堂上,老師叫蘇童站起來,然后拿著他的作業(yè)說道,“不好好寫作業(yè),你不是糊弄老師,你是在糊弄你自己!”從那兒以后,蘇童開始關(guān)注一些語言上的用法,這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文字積累”。

  讀書讓原本孤獨的蘇童交上了朋友

  有一種說法,一個作家,寫的再多,到最后還是會寫回自己的童年。對蘇童來說,童年,尤其是童年里的閱讀帶給他的不僅僅是表達上的積累,更有情感上的沉淀。

  從一個最直觀的細節(jié)來說——都說觀察生活是作家的一種技能,蘇童卻認為是一種本能。比如他從小不愛說話,喜歡讀書,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他可以更敏感地接收一些信息。

  蘇童9歲的時候,得了一場腎炎,腎炎并不奇特,但它引發(fā)了一個奇特的并發(fā)癥,變成了重病,這把他的家搞得一塌糊涂。蘇童清楚地記得,無數(shù)個早晨,他的父親用自行車馱著他,奔向兒童醫(yī)院,看老中醫(yī),而他的很多同學則背著書包和他相向而去。

  他休學了一年,變得“孤獨”且“自卑”起來——蘇童多數(shù)的時間都躺在病榻上,且不可食鹽。他目之所及的風景,只有自家的天井、家門口的一條河以及河岸邊的水泥廠。

  為了保命,蘇童半年沒沾一粒鹽,好幾次他掂了筷子在鹽罐邊上猶豫徘徊,但他記得醫(yī)生的警告——同街的另一個男孩也得了同樣的病,因為沒忍住嘴,老偷偷拿筷子在鹽罐里沾鹽吃,死了。

  正是因為時刻充滿對死亡的恐懼,10歲的蘇童變得比同齡人多思、敏感。這段病中經(jīng)歷,也最終成了他未來寫作中的一個影子。“這是我的一塊根據(jù)地、一個出發(fā)點。我一動筆,一個孤苦伶仃的少年形象就會不由自主地在我腦中涌現(xiàn)。”

  也就在那時候,蘇童從報紙和書籍里找到了“人生的第一個朋友——文字”。他告訴記者,“我對文字的強烈興趣,就是從這里開始。”

  這分“友情”緣自一本半天時間就能讀完的書——《麥田里的守望者》——那是蘇童從隔壁鄰居那里借來的。

  “很多人認為塞林格是個三流或者二流作家,但我非常喜歡他。之后,我寫了很多少年視角的小說,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他‘點撥’。”蘇童說。

  當然,他也承認,或許正是童年這種“孤獨”的遭遇,讓他從《麥田里的守望者》里面找到了自己,成了一種感情的發(fā)源和寄托。

  在閱讀之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的靈感

  蘇童的大學時期,恰逢“文學的夢幻時代”,給了蘇童“釋放”的平臺。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班里四五十人,就有四十個學生寫詩,“那是一個群體性的文學時代”。

  蘇童還記得,他有一個同學,在人民日報副刊上發(fā)表了散文,于是,這個同學就成了全校學生羨慕、趕超的對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quán)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quán)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