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發(fā)現千佛巖摩崖造像 佐證"荔枝道"走向
時間:2016-03-18 18:1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原標題:四川新發(fā)現千佛巖摩崖造像 佐證"荔枝道"走向
唐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膾炙人口,但鮮為人知的是,此詩句所“暗示”的“荔枝道”古已有之,穿越蜀地跨越千年。
2014年6月,古蜀道中的“荔枝道”與“米倉道”一起,被納入蜀道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的范圍,而這兩條“道”的考古調查也成為了蜀道申遺工作的重要部分。
荔枝道,這條早已被時間所荒蕪的古時“高速公路”,是否還能帶領現代人穿越回當時那段千古絕唱,在這古道上懷一把唐明皇與楊貴妃之幽情?
好消息是,在今年3月8日之后的9天里,來自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的 17 位 專家學者,對達州境內向南方向的“兩道”再次考古調查,此間所新發(fā)現的達州宣漢千佛巖造像有力地佐證了荔枝道的走向,進一步確認了達州為“兩道”沿線的重要節(jié)點。
重要節(jié)點重要節(jié)點/
“荔枝道”和“米倉道”穿行達州
“荔枝道”是古蜀道中從南向北的千古名道。
《新唐書》有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這就是唐玄宗為楊貴妃運送荔枝而專門開辟的驛道。
綜合資料來看,目前專家們認為荔枝道起于涪陵,經宣漢、萬源和漢中東部地區(qū),再經過子午道,最終進入長安(今西安),全程2000余里。據《大唐久典》記載,唐朝的驛站制度主要沿襲漢朝,全國各地被稱為官道的主要交通線路上,每間隔30里設一處驛站,把采摘下的荔枝帶葉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鮮,防止途中擠壓和偷拆,然后裝籠上馬。二十里一換人,六十里一換馬,緊鞭急蹄。“一天行500里應該沒有問題,再加急,四五天應該能送到長安。”
而“米倉道”也是歷史上由陜入蜀的一條 古道,因木倉山而得名。起始約在漢代,甚至更早,唐宋時期盛世繁華,它是古代溝通川陜兩地的一條重要官道。
“荔枝道”和“米倉道”就像蜀地腹部上左右兩側的“馬甲線”,米倉道在左,荔枝道在右。2014年6月,“荔枝道”與“米倉道”被納入蜀道申遺范圍。而四川東北部的達州,毗鄰渝陜兩地,是荔枝道和米倉道沿線的重要節(jié)點。學界早已達成共識,分布在達州各個區(qū)縣的摩崖造像是這兩條“道”的重要佐證。而其中,千佛巖摩崖造像則成為今年“探道”的驚喜發(fā)現,可稱為重中之重的佐證。
發(fā)現 發(fā)現/
千佛巖造像有力佐證荔枝道走向
新近這一次 專家聯合調查最大的發(fā)現便是千佛巖摩崖造像,位于達州市宣漢縣柏家鄉(xiāng)一處山頂之上。
在聽說“或許山上還有一座佛像”之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飛在當地租了輛摩托車,徑直向山頂開去。拐過幾個山彎,灰白巖壁上一群凹凸有致、整齊排列的宗教造像讓他為之一驚。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