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有的人就會自嘲是“衰神”。當然如果經歷這些的是別人,那我們也掬一把同情淚,默默感嘆他們最近的逆境。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人,就因為霉運當頭,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張儉。
從家世來看,他倒是不慘。因為父親就是做官的,自己還當了個秀才,看得出來不管是錢財還是官位,他都有了。
后來他做了個挺不錯的官職督郵,這可是一份美差事,因為他們自己不用干啥,只需要每天去巡邏瞅瞅郡縣里當官的人都干得咋樣,聽起來就很威風。
有這份差事在,就意味著他需要常常與官員們打交道,一般這種事情坐久了,那是不可能不搞點什么事出來的。顯然張儉也是如此,而且他一干就直接讓后世記住了。他給人家祖墳給刨了。
據說,祖墳的主人正是當地一位豪強。盡管如此,張儉依舊喊人刨得起勁,還吭哧吭哧趕了個報告出來。
張儉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原來,當朝的一位太監(jiān)叫做侯覽,在朝中還挺有勢力,為此家里人就在屯居的老家山東干盡了各種作威作福之事。
作為一方父母官,張儉當然要嚴厲打擊這樣的事情,但是奈何他為此打上去的報告都沒有人相信,憤怒之下的張儉二話不說,喊人直接開始刨墳,因為墳墓中正好就是侯覽的母親。
雖說張儉的出發(fā)點是為了飽受壓迫的百姓,但是他自己這樣的言行說來也有些過分了,先不說他拿一個死人出氣,這侯覽的老母親她又做錯了什么呢?
顯然張儉這一次捅了大簍子,侯覽自然也把他記恨上了。后來由于民間對此大加討論,導致最后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此刻的侯覽鼓動一些人說幾句話,便讓皇帝以為這是個張儉想造反,于是派人去抓捕。
而張儉的“瘟”在于,當時很多被士人評議過的人都被歸結到了黨派之中,也慘遭抓捕。
而禍患的源頭張儉當然是逃跑一馬當先,他以前在人前積累的名聲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收留他。再加上當時的風氣趨于義氣,所以大伙兒都不想當小人。
但是這不想當小人因為義氣收留張儉,也是有風險的。就拿收留張儉的孔融來說,他是因為對方和哥哥孔褒的交情才愿意收留,而且他收留的時候正好孔褒不在家,并不知情,但是當事情被爆出之后,無論是他還是哥哥都被抓了。
孔褒為此死了,或許就是報孔融小時讓梨之恩吧。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還在后面,這兩位包庇人都因此受到牽連,反而是張儉自己沒啥事,甚至繼續(xù)開始了自己的大逃亡。
要是他一個人逃亡也就罷了,但是他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見見自己當地的熟人,這人家見了面自然就要幫襯張儉一二,于是紛紛因此獲罪。
根據統(tǒng)計,當時接濟張儉但是因為他導致或多或少獲罪的,有十幾個人。這意味著至少有十幾個家庭因為張儉一個人而后半生慘淡。
不得不說,張儉從最初牽連了孔家之后,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了,明明是他自己犯了錯逞一時之快,但是卻牽連了別人。
顯然當時的張儉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腳底抹油般逃,而別人為他的罪過買單。
和他形成完美對比的有李膺和范滂,這兩位當初也是獲罪,但是他們一個不去逃跑牽連別人,一個因為別人不愿意抓捕自己而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