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作為三國第一最具爭議熱度的人物,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方面:其一是關羽的出身,有的地方說關羽出身地主家庭,有的則說他出身寒微,平民之家,但到底出身如何,史書沒有準確記載,所以不得而知。
其二是關羽的蓋世武藝,都知道關羽的個人武力值相當高,但是作為一員杰出的良將,一般都有自己的師父,至少有個鍛煉的個人履歷,但是關羽在投奔劉備之前,個人履歷只顯示他殺了一個人,再無其它。于是有人說關羽的武力是天生的,又有人說關羽的武力是自學的。
其三是關羽的外貌,根據(jù)三國演義等戲說來看,關羽生得面如重棗,還有一把漂亮的長胡子,人稱美髯公。而史書對于關羽的胡子也有記載,從諸葛亮給關羽的信中也可看出關羽之胡子是他的一個非常驕傲的外貌特征。另外還有關羽的身高,《三國演義》中說關羽身長九尺,但是在正史中并沒看到這個記載。那么關羽的確切身高是多少,不得而知。
其四是關羽的忠誠。關羽素以忠勇著稱,但關羽一生先后侍過二主,雖然始終是劉備,但中間卻有一段俘虜投降敵人曹操的小插曲。根據(jù)我們通常對“忠誠”的理解,那就是一個人從一而終是為忠誠,或者一個人寧死不降捍衛(wèi)己方權益是為忠誠,再或者堅決拒絕敵方的威逼利誘是為忠誠,總之忠誠的概念是多樣,但核心卻是不變的,那就是絕對忠于舊主。所以關羽在忠誠方面出現(xiàn)了被人們議論的縫隙,這一點,我們下面再說。
其五是關羽在三國中的武力值,以及在五虎上將中的位置。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武力值一直是被羅貫中濃墨重彩的,他有著斬顏良誅文丑的傲人成績。后來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封賞部下,《三國演義》中為五虎上將,關羽位列其首。在這方面,有人對關羽的武力值提出質疑,許多人認為關羽是五虎上將中武力值最弱的,有兩個人是關羽絕對打不過的,一是張飛二是馬超。那么關羽的武力值也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焦點。作為三國后來名氣最大的武將,個人的武力值卻深受質疑,確實是一件有趣而尷尬的事。用小品中的話來說,就是:“好尷尬啊。”
以上五點爭議基本就囊括了一個完整的關羽,但是在關羽的一生中,他既然以“忠義”名揚于世,而有一點卻是令人一開始不得其解的。這一點就是
首先這
但樊城之戰(zhàn)引發(fā)的荊州之敗,則不可同日而語,荊州之敗,關羽是老大,是總負責人,成功失敗都是要負全責的。另外,荊州對于蜀漢來說,那是根基所在,也是三國鼎立之戰(zhàn)略要沖所在。下邳之敗,面臨的結果不過是東山再起,而荊州之敗則影響了蜀漢正在順利開展的大業(yè)之路。前者對于關羽而言,投降是最好的方式,而后者對于關羽而言則是恥辱,而兵敗既然恥辱,那么若再選擇投降孫權,則是在恥辱上增加一層恥辱,就是自我毀滅。
其次兩次
但是荊州之戰(zhàn)的對象雖然仍然是曹操,但是兵敗的原因卻不是曹操,而是孫權。孫權本是蜀國盟友,卻在關鍵時刻背后捅刀子,這是令關羽在情感道義上無法接受的。而盟國變成敵人則比敵人更可恨,所以關羽是不能投降一個自己恨的人的。
第三
但是在
一是孫權只是一方諸侯,說白了就是靠兵力雄踞一方的軍閥,他不是漢朝正統(tǒng),非正統(tǒng)不能投。
二是孫權是背叛者,因為吳蜀兩國曾是盟國,背叛在關羽眼里是最可恥的,是小人行徑,是小人不能投。
三是關羽自己理虧,兵敗丟失荊州本身對于蜀漢來說,已經是巨大的損失,是對劉備的一種傷害,而自己若為了活命再投降敵人,則無異于給劉備的心上撒鹽,此為大不義也,不義之事不能做,所以不能降孫權。
四是關羽此時年邁,都說人越活越明白,那么此時的關羽在兵敗之后,應該更為清醒,對于他而言,自己堅持了一生的忠義品行,就是死也要保持到底,不能晚節(jié)不保,所以關羽骨子里雖然傲氣,但他也是有傲骨之人,所以折節(jié)之事不能做,故而不能投孫權。
結語:了解關羽一生和他的性格后,再看他投降曹操的原因,和不投降孫權的理由,一切都一目了然了,所以關羽被歷代譽為“忠義”的化身,被民間人士所熱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