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溜索改橋項目基本完成——
在四川省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等地的偏遠山區(qū),不少村落與外界一河之隔,長期以來過河的唯一方式是“溜索”。人,通過系在腰間的皮帶與鐵索相連滑行而過;貨,通過系在鐵索上的大筐運送過河。
看似充滿樂趣的方式,背后卻是交通落后的辛酸,由于條件簡陋,事故時有發(fā)生。
2013年5月,四川省交通廳與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共同開展了全省溜索現狀調查,確定實施77個“溜索改橋”項目。經過3年多的奮戰(zhàn),涉及全川499個村的77個“溜索改橋”項目基本建成,大山深處的老百姓徹底告別了依靠溜索出行的日子,脫貧致富有了新門路。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半扇門鄉(xiāng)火龍溝二村海拔在2700米左右,大渡河上游的小金河將村莊與外界相隔,一條跨度50米長的太平溜索是100多位村民出行的首選。
“溜索改橋項目實施以前,村民想把核桃、花椒、蘋果這些農產品賣到縣城,靠背簍背、溜索運,單程就要3小時。”丹巴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羅順方告訴《經濟日報》記者,2015年年底,這條溜索被新建的團結橋替代,人們再也不用背著果子下山,果販的車輛直接開到村民家門口!霸谇捌诘牡乜彪A段,勘測設備全是老百姓用背簍幫我們運到河對岸,沒收一分錢。2015年5月我們進場施工時,老百姓自發(fā)為我們送來清茶和吃的。施工完成后,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硬要把哈達戴到我們脖子上。”當地老百姓對修橋的渴望讓羅順方記憶猶新。
丹巴縣“溜索改橋”項目實施后,全縣8個鄉(xiāng)91個行政村的6500戶2.6萬余名農牧民群眾因此受益,為丹巴縣的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的九皇山和藥王谷景區(qū)一年四季游人如織,一條平通河將景區(qū)與對岸的金寶村、彭家村、玉龍村隔開。“望著人來人往的景區(qū),卻吃不上‘旅游飯’,村里的百姓只能干著急。”北川縣公路管理所所長鄒凱川告訴記者。
2015年2月,跨度86米的金寶橋通車了,路通百事興,村民們不再為自己種植的農產品愁銷路。“當地綠色生態(tài)的豐水梨、玉米、土豆是游客們最愛買的,‘土特產’賣出了‘洋價錢’!编u凱川說。
截至目前,除涼山州布拖縣龍?zhí)舵?zhèn)馮家坪村橋和金陽縣對坪鎮(zhèn)一村橋,以及綿陽市北川縣樓房坪村橋因建設規(guī)模較大,預計2017年建成外,四川其他“溜索改橋”項目已全部建成,累計完成投資12.4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 劉暢
(原載2017年2月14日《經濟日報》)
原標題:一橋托起致富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