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豐利達一帶一路萬里行助力海上絲綢之路申遺
時間:2016-07-01 15:2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青青
德豐利達“一帶一路”萬里行,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跨國、跨地區(qū)、跨領域文化經貿交流合作平臺。2016年,德豐利達“一帶一路”萬里行即將開啟第二季海絲文化東盟萬里行。
今年,德豐利達“一帶一路”萬里行不僅是選擇一個條線,行走于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助力蓬萊、揚州、南京、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北海等9個城市的“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活動,將“尋夢海絲印記、助力海絲申遺”的影響力,擴大到東南亞泰國、柬埔寨等各國。
今天,我們重點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遺產以及中國的申遺之路。
世界遺產,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廣義概念,根據形態(tài)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
1985年12月12日,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截至2015年,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共有49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5項、世界自然遺產10項,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僅次于擁有51項世界遺產的意大利。
1987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十一屆全體會議上,首次將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長城、秦始皇陵(含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6處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泰山

長城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
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lián)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后,經過2000多年的發(fā)展,絲綢之路已從最初的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yè)貿易路線,演變?yōu)橐粭l東西方文明之間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把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中國、印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聯(lián)結在一起,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道教、儒教、摩尼教等也通過它得以傳揚并對億萬人的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這條文化線路上,遺留下了大量璀璨奪目的珍貴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國際文化遺產項目,絲綢之路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于樹立世界文化遺產大國形象,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地位和話語權具有著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上,陸上絲綢之路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意義重大。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是繼陸上絲綢之路、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后,國家文物局啟動的又一項重大線性文化遺產保護戰(zhàn)略工程。

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帶一路”萬里行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力海絲申遺。

蓬萊.蓬萊閣

南京.鄭和墓地

泉州.天后宮
“一帶一路”萬里行,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跨國、跨地區(qū)、跨領域文化經貿交流合作平臺。項目規(guī)格高,歷時長,影響大,以“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為依托,以文化、經濟交流活動為載體,弘揚絲路文化,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品牌形象,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緊密相連。
“一帶一路”萬里行第二季——海絲文化東盟萬里行,尋夢海絲印記 助力海絲申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