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起碼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80%散居在獨龍江峽谷中。地勢峻峭,草木旺盛。獨龍族房屋都建在較高的山地上,每個居民點地七八戶人家,也有不少單家獨戶。獨龍族男女皆愛戴裝潢品,佩掛珠子項鏈,多墜竹木耳飾。小孩在胸前系麝香、獐皮、鹿子尾尖等,以避鬼邪和毒蛇。男女皆披一方麻毯,稱“獨龍?zhí)?rdquo;。出門時男子必帶砍刀,女子必佩篾籮。史稱“繡面部落”,至今在一些年邁的婦女中還可看到紋面的,過去,獨龍族每事必卜,卜卦品種良多。
獨龍族至今保留許多古老遺風,有互助的社會風尚,一家建房,全村和附近的親友都來幫忙。熱忱好客,對過路、過夜的人,不論是意識與否,都熱情接待,臨走時還贈予禮物。兩人在路上相遇要互相問好,年幼者給年長者讓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體現(xiàn)了獨龍人的高尚品德。
特別的地理環(huán)境,人們對峽谷雪山充斥神奇的空想,民間傳播著很多對于山崖、石壁和洞穴的傳說。波及到怒族最古老巖神的信奉。祭奠巖神是貢山怒族最盛大的運動之一。每年農(nóng)歷3月15日,貢山怒族一年一度的“鮮花節(jié)”,就是朝拜巖神的日子。
十三、玉溪通?h秀山鎮(zhèn)
秀山鎮(zhèn)
通?h城臨水依山,前有杞麓湖,后有秀山,城鎮(zhèn)居于中間。城周圍波光澄碧,群峰列翠,點綴成一幅精巧奇麗的山水圖卷。
秀山在通海縣城南面,有“秀甲南滇”的美譽。全盛時期寺廟多達百座,至今留存萬壽臺、普光寺、紫光閣、清涼臺、涌金寺等明、清建筑20多處,掩映于萬綠叢中。山上的殿宇建筑,因山勢而立,緊聚集中,張馳切當,既相對獨立,各具一格,又相互響應(yīng),組成壯麗同一的建筑群。
涌金寺位于秀山高峰,創(chuàng)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規(guī)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軒敞,山門前為一石砌平臺,登上平臺可遠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疇平展。進入寺門,正中為“秀山古柏閣”,閣內(nèi)懸有通海 書法家闞禎兆所書匾額“千峰翠”。寺內(nèi)有宋柏、元杉,古柏蒼勁,香杉蔭森,四五人才干合抱。
清涼臺建筑群始建于晚唐,后經(jīng)元、明、清各代重修。在秀山中部,寺前濃蔭密蔽,遠處湖水依稀,寺后山巒巍峨,涼風漸漸。入門左轉(zhuǎn),進入“小西天”,乃一庭院,花臺盆景,芳菲爭妍。往北是寬闊殿堂,堂外為木質(zhì)長廊。正庭再往東,步入“武侯祠”。祠內(nèi)庭院中有一株大杏樹,如巨傘長臂,綠蔭覆地。
秀山鎮(zhèn)建筑
秀山第二古寺為山腰偏東的普光寺。始建于五代時期,擴建于大理國。寺內(nèi)有磚石堆砌的“畔公塔”。塔旁有天然沙石巖一堵,中凹處蓄泉水,晝夜滴落,叮咚不息,名曰“畔富洗缽地”。寺外石巖下有畔富坐化墓,有明 年間的刻石碑記。秀山的樓與亭的布局設(shè)計別具匠心。秀山有亭8座:登瀛橋東有“挹秀亭”,參天古木翠蓋蔽蔭,枝葉拂著亭沿。在紅云殿西側(cè)有“逋翁亭”。“寄亭”是海月樓西的小亭。清涼臺下東側(cè)有“三才亭”。慈仁寺東北山頂有一方亭名“曼倩鴻亭”。由清涼亭往西,在松林古木中,有“鳳儀亭”。亭中有地震記事碑,歷代通海地震簡況鐫刻其上。
秀山特有的風光與樓亭寺廟,激發(fā)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情雅興,寫下了大量詩詞匾聯(lián),使秀山更添典雅清麗,有“匾山聯(lián)海”之譽。
通海土特產(chǎn)有有名的醬油、豆沫糖等。在云南,有所謂“通海醬油祿豐醋”之譽。通海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豆沫糖,清代已遠近馳譽,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香甜酥脆,入口無渣”,確非過譽。曾被國家評為“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遠銷省內(nèi)外。
十四、建水臨安鎮(zhèn)
臨安鎮(zhèn)
滇南建水,舊稱臨安,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稱。據(jù)明萬歷年間成書的《滇略》記錄;“臨安之繁榮富嫡甲于滇中”。民諺中有“金臨安、銀大理”的說法。
建水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建于元代的建水文廟,明代的建水東城門向陽樓,建于清代的雙龍橋,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建水城文廟北街的建水文廟,建于元泰安二年。其范圍僅次于山東曲阜文廟。占地114畝?傮w布局采取中軸對稱宮殿式,仿曲阜孔廟的修建作風建造。重要建造有 稱的一正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保存完好,規(guī)模巨大,宏偉壯觀,莊嚴正穆。文廟正殿“先師廟”,殿前吊掛“先師廟”三個鎏金大字,筆力遒勁雄壯。正殿由二十八根大石柱支持,柱高五米多,用整塊青石鑿磨而成,每根石柱重約萬斤。其中撐持在左右屋檐的兩根“石龍抱柱”,精工雕鏤成龍騰祥云狀。大殿二十二扇木屏門上,鏤刻出近百飛禽飛禽,工藝精致,栩栩如生,為屏門珍品。殿壁的石碑上,有“扁鵲圖”、“圍獵圖”、“歌舞圖”、“雜技圖”等等。殿前有高大的銅香爐一座,爐上鑄有無數(shù)條大小游龍,騰云奔騰。庭中古柏后有一對石象,背上馱著五尺高的青銅花瓶。文廟共有六進院宅,縱深六百二十五米。進入高達九米的“太跟元氣”坊,有一潭碧波,是占地四十多畝的“泮池”。卵形的池中有一半島,島上有“思樂亭”倒映湖中,從前曾是建水十景之一的“學海文瀾”。向前,到“洙泗淵源”坊,墻邊有明清時期的雕刻二十余塊,是研討滇南史的可貴材料。文廟西有參天古木,細心識別,是兩株樹共生,一株是柏樹,一株是榕樹,榕樹骨干牢牢纏抱柏樹,竟連理同根、合而為一了。相傳此樹為元代種植。
臨安鎮(zhèn)景色
據(jù)說幾百年來,大殿內(nèi)始終不見蚊蟲飛鳴、蜘蛛結(jié)網(wǎng),實為古建筑學上的珍聞。殿前大院有兩畝地,徑流面積約四畝,四處沒有排水通道,但奇異的是每逢雨天,不管大雨小雨,老是雨停院干,不見積水,也可稱“文廟異景”了。
建水東門旭日樓,是云南省規(guī)模雄偉、保存完好的古城樓之一。建于明洪武22年(公元1389年)。樓上有“雄鎮(zhèn)東南”四個大字。城樓三層,巍峨挺立,氣概雄偉。據(jù)《建水縣志》載:向陽樓“高百余尺,勢凌霄漢。每當朝陽東升,晨曦遠映,望之如黃鶴、岳陽,登其上鳥瞰城市,煙火萬家,風光無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