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首經(jīng)典古詩詞書法作品 境界雄渾大氣磅礴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每個朝代都會留存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佳作,小時候背誦的經(jīng)典古詩詞,到現(xiàn)在還是朗朗上口。到今天,喜歡古典文化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那么經(jīng)典古詩詞更是人們追逐的對象。
本文為喜歡古詩詞的朋友,甄選了六幅當代書法家手寫古詩詞書法,詞美,字美,意境美,接下來跟著易從網(wǎng)一起來欣賞吧。
觀山古詩詞書法欣賞
“詩仙”李白名篇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將進酒》作品來源【易從網(wǎng)】
《將進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諸葛亮家訓 觀山六尺橫幅行書書法《誡子書》作品來源【易從網(wǎng)】
《誡子書》
作者: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簡介:
觀山書法作品經(jīng)國務(wù)院國賓禮專家評審委員會認定為“中國國禮作品”,并聘為“國務(wù)院國賓禮特供書畫藝術(shù)家”,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觀山老師的書法作品曾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奧巴馬、普京、陸克文等多位外國政要。比如觀山老師的書法作品《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曾被當做“國禮”贈送給奧巴馬總統(tǒng),其作品《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贈送給普京總統(tǒng),因此觀山也被稱為中國的“國賓禮書法家”。
李傳波古詩詞書法欣賞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wǎng)】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霸氣豪邁古詩詞 李傳波新品力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作品來源【易從網(wǎng)】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啟功親傳大弟子”李傳波簡介:
李傳波在1990年-1998年拜師于愛新覺羅啟功先生門下,是啟功的大弟子,F(xiàn)為北京影視研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理事,國窖1573品牌戰(zhàn)略顧問,中藝名(北京)書畫院副院長,易從網(wǎng)簽約書法家。
石開古詩詞書法欣賞
國家一級書法師石開隸書書法《觀滄!纷髌穪碓础疽讖木W(wǎng)】
《觀滄!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國家一級書法師石開新品隸書書法《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作品來源【易從網(wǎng)】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作者: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國家一級書法師”石開簡介:
石開,本名張佩華,字石開,號五蓮居士、墨香山人。1946年生于山東滕州,詩書世家,受父兄影響,自幼酷愛書畫。在書法方面,書法是其自幼深愛,從上學到工作都是學校、單位的宣傳骨干,各種美術(shù)體信手拈來,其草、隸、篆,皆有造詣。最喜愛的是隸書和草書,已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其隸書用筆灑脫靈活,結(jié)構(gòu)老道,氣勢渾厚健變,稚拙天趣,平中寓奇,金石味濃。其草書用筆流暢,筆劃蒼勁有力,字的大小、字間結(jié)構(gòu)乃至整篇布局及簽名、蓋章都給人美的享受。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之精華,不少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生活氣息濃厚,別有一番韻味,有些優(yōu)美的詩句讀著讀著,便能打動人的心房,讓人眼淚奪眶而出,這就是古詩的無窮魅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