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溫顏色釉品種之一,茶葉末釉以其外形頗似茶葉細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鐵﹑錳的結晶釉陶瓷。其釉色黃,而中摻雜著綠,在黃褐色的底色中散布著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藝的變化,釉色不盡相同,故有蟹甲青、鱔魚黃、蛇皮綠、老僧衣等品種。釉面多數(shù)呈半木光。
茶葉末釉實際上是一種結晶釉,晶體很小,呈黃綠色或黃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層表面,表面層下面是黑色底釉。X-射線衍射分析和透射電鏡成分分析表明,析出的晶體屬于輝石類型。輝石是一系列輝石族礦物的總稱,其組成很復雜。由于組成不同,燒成后輝石的品種也不盡相同,顏色當然也不一樣。古代茶葉末釉色調的多樣性,主要是由于配方和燒造工藝條件的變化所造成的。
雍正、乾隆時茶葉末釉器最多,制作精細,改變了唐宋茶葉末釉的粗獷雄放的風格,做得端莊規(guī)整,靈秀美觀。雍正時期的茶葉末釉釉色多偏黃,俗稱“鱔魚皮”、“鱔魚黃”。如景德鎮(zhèn)陶瓷館藏雍正茶葉末釉花澆即為典型器,唇口,一側有流,直頸,球形腹,臥足,口與腹之間有一龍形柄,通體施以茶葉末釉。呈色穩(wěn)定,釉面分布有黃色斑點或絲紋,古樸典雅。底“雍正年制”篆書刻款。由于在窯內受燒成氣氛上的影響或在窯內擺放的位置不同,釉色差異極大,因此又將這些不同形象的稱之為舊玉、鱔魚黃、、蟹甲青、蛇皮綠、老僧衣、黃斑點、鰲裙、新橘等。雍正茶葉末釉器有紙槌瓶、弦紋瓶、六孔瓶、荸薺扁瓶、撇口瓶、扁方瓶,雙耳扁瓶、綬帶葫蘆、葫蘆瓶、貫耳方瓶、貫耳瓜棱瓶、雙螭尊、渣斗、三犧尊、犧耳尊、花囊、背壺、獸耳銜環(huán)方壺、執(zhí)壺、花澆、花盆、瓜式罐、缽缸、三系缸、缸、盒、水盛、圓洗、四足洗。以觀賞用器如花澆、膽瓶、鋪首耳方瓶多見。底多“雍正年制”篆書刻款。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