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國旗,為什么要用五星紅旗。當年選國旗就像今天的選秀,最開始是海選階段:1949年7月14日起《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等從7月15日至26日連續(xù)刊登了《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歌詞譜啟事》,據(jù)資料稱從1949年7月14日啟事登報起到8月20日止,征集小組共收到的應征稿件數(shù)量為”國旗1920件,圖案2992幅“。海選過后是復選,一共有38件設計稿進入復選,被編成我們之前提到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小冊子,送交政協(xié)一屆全會主席團討論確定。
縱觀全部38幅復選方案,紅色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一般代表革命;黃色一般象征中國人是黃種人;白色大多象征光明;黃杠(或白杠)象征國內(nèi)的大河(黃河、長江);五角星象征黨或解放軍;五角星的五個角象征五千年文明和五億人口;嘉禾(鋤頭、田字)象征農(nóng)民;齒輪(工字)象征工人;錘子鐮刀的組合象征工農(nóng)聯(lián)盟;小五角星象征其他革命階級等。在象征意義上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只有復字第33號、復字第29號以及復字第25號。
在 9月26日下午3時,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了以“復字第32號”為國旗設計圖案并提交政協(xié)會議主席團審核。9月27日,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集體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國旗征集至此塵埃落定,落選的37幅圖案也被封存在了歷史的記憶當中。
國旗的方案出來了,制作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面國旗的任務,交給了北平國營永茂實業(yè)公司職工 員宋樹信。但困難出現(xiàn)了,當時中國物質匱乏,買不全材料。買到紅綢可買不到好黃綢緞,后來到瑞蚨祥,幾乎帶著哭腔請求布店老師傅找一找黃綢緞。老師傅一聽這是為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國旗,和布店幾個小伙計開始翻箱倒柜,整整花了兩個小時,總算在地窖里面發(fā)現(xiàn)一段三米長的質量上好的黃綢緞。在新中國成立前一個夜,宋樹信和工人踏著縫紉機精心趕制兩面長460厘米、寬338厘米的巨幅五星紅旗,五角星拼接的地方處理非常細膩完美。天安門廣場升起的第一面紅旗如今珍藏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里。
有了國旗,然后最大的問題是旗桿,誰也想不到旗桿竟然是這么大的難題吧。當時,北京建設局技術負責人林治遠接到布置旗桿的任務時被難住了。因為旗桿必須高達30米,才能和天安門城樓形成完美的比例。當時中國才剛剛解放,百業(yè)待興,根本沒有能力生產(chǎn)出這么長的鋼管!
最后,逼急的他跑到了北京自來水廠的車間,找到直徑大小不一的鋼管,然后套起來焊接,但是只能做到22.5米,如果再長就不能保持旗桿的穩(wěn)定性了。于是,這個新中國第一根旗桿樹立了起來,一立就是42年。直到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的旗桿被換成首鋼用四節(jié)無縫碳素鋼管焊接而成的新旗桿,總長32.6米。旗桿的長度的這個設計高度才得以實現(xiàn)。而那個舊國旗桿歷經(jīng)了數(shù)十載風雨后,于1991年4月15日被拆除并送往當時的中國革命博物館保存。
完全可以想象,從一窮二白到今天,我們付出了很多,正是因為一代代的人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樣子,之前還有過微信頭像使用國旗是犯法的行為,但是我想我們的老前輩們看著我們把國旗當頭像的時候,應該是一種自豪和安慰吧。
那么微信頭像使用國旗到底犯法嗎?當然不會!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guī)定:“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和商業(yè)廣告,不得用于私人喪事活動等不適宜的情形。”并沒有規(guī)定不能用作微信頭像。相關信息已被多地派出所辟謠,且類似謠言每逢國慶便開始傳播,屬舊謠新傳。只要不是帶有惡意,用國旗做頭像并不違法。 所以,不要有什么顧慮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