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功臣前后有兩次比較大的動作,一次是胡惟庸案,被殺了萬余人;一次是藍玉案,被殺1.5萬余人。這兩次之后,于是元功宿將就差不多沒有了。朱元璋兩次大屠殺的對象,都是他初起兵時親如手足的患難朋友。他們?yōu)橹煸俺錾胨,當他們以為可以分享富貴時,卻被朱元璋施以慘無人道的酷刑并株連九族。
朱元璋為什么要殺功臣,這個原因是眾說紛紜,一些人說是為了傳位給軟弱的孫子,在幫孫子撥刺。一些人說是朱元璋本人是窮人出身,厭惡貪腐。還有人說這是官員們不知進退,野心與貪欲變得太重。這里我就不從這些人的心理推測上來分析問題了,我就從朝廷結構變化上來分析一下朱元璋的殺功臣的動機。
秦皇帝在文化上沒有完善理論,而且當時九卿的貴族權力還很大,所以并沒有分權多少給丞相。但也有了按典籍治國的尚書一職,漢與晉就有了專門的執(zhí)行機構尚書省。從隋唐到宋朝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決策者為內史省,長官稱內史令;審議者是門下省,長官稱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置尚書令、我們看到隋唐至宋,國家由丞相為政府的行政首腦,皇帝主要管理軍事及重大國策問題。
元代改統(tǒng)于中書省。明代廢中書省﹐六部乃直接對皇帝負責﹐成為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 機構。因此明代就變成了朱元璋親自管理政府,于是皇帝親自成為政府首腦。朱元璋的出身決定了他對過去制衡管理方式的不理解,更不愿意去完善這種機構,而是走向了無法無天的反面。
這是社會結構的最大變化,從表面看對民眾影響不大。
隋唐至宋也是皇帝專權,但行政權歸了丞相,看似民眾關系不大,只是官僚們活力減小到最小。廣大官員必然在各方面挑起社會矛盾,養(yǎng)寇自重,讓百姓不滿,讓皇帝放權。這個時候就是民眾要受苦之時。這就是有人說的官員們不知進退,野心與貪欲變得太重。那些原來與他親如一家的兄弟,在他大權獨攬的那一刻已經(jīng)成了他的死敵。那些開國的元勛除了確實在官場上沒想法了的,沒幾個有會有好下場。
明朝的未年可以看到,不上朝的皇帝如萬歷可以完成三大征的勝利,事事躬親的皇帝 卻死在煤山無人救,這就可以看出壓迫官僚集團的惡果。
可以說制度讓官僚們進入必須故意害人的新時代。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