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夜晚專門驅鬼的巫師也逐漸承擔起了報時的工作,也就演變成了報時的打更人。古時打更人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宮廷打更人,一類是民間打更人。
宮廷里的打更人專門服務于皇家,屬于領皇糧的正式工,工資待遇較好。民間的打更人屬于官府的外包人員,不算正經官差,待遇也較差。他們一般都是孤寡老者,或是身有殘疾的人,靠著打更的工作自食其力。
打更的工作相當辛苦,不是簡單地到點報時這么簡單。他們不光作息與別人顛倒,而且全年無休,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報于風雪,打更人都要準時報時,不能有差錯。
打更人一晚上要報五次時,從七點開始為一更天,一直到凌晨三點的五更天,每一個時辰報一次時。每次敲打銅鑼的節(jié)奏會根據時辰不同而變化,夜間的人根據打更人敲鑼的節(jié)奏就可以準確知曉時間。
打更人的臺詞也不光只有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在不同時辰不同的天氣打更時,打更人也會有不同的臺詞,諸如防火防盜、平安無事、天寒地凍,保重身體之類。
打更人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準確報時,有時新上任打更人會在手上捆一截短香,如果睡著不注意,香就會燙到手,以此防止耽誤報時。
報時職能
打更人最主要的職能就是報時。古代的計時工具非常落后,白天有太陽時還能看日晷,到了晚上,如果沒有計時工具,只能兩眼一抹黑,無法知曉時間了。
有了打更人,人們就能在晚上準確知曉時間。打更人在夜晚守著滴漏和香燭,日夜不停地計算時間,為人們提供準確的報時服務。
古代人晚上沒有娛樂活動,所以睡得都非常早,起得也很早,所以打更人打更的時段,也是古人休息睡覺的時段。
打更人第一次打更時是晚上七點,這時街邊的小販茶樓,就知道該收攤關門,結束工作了。打更人打第二更的時候是晚上九點,這時人們就知道夜色漸深,該準備上床睡覺了。
打更人打最后一更是凌晨三點,這時人們就知道該天快亮了。小販茶樓們準備出攤營業(yè),做工的人也準備出去找活干,讀書的學子們也準備起床開始學習了。
不光百姓需要打更人,官員也需要打更報時。古代上朝時間一般都是早上五點,而官員們需要凌晨三點就出門前去皇宮外等候。唐代時曾經修建了專門報時的建筑鼓樓,為官員們提供報時服務。
可能有人會想,為什么人們不在自家里準備計時工具呢?其實這不是人們不想,而是用不起。古代計時用的滴漏香燭,都是非常貴重的東西,一般百姓的家里很難天天用得起,所以才需要打更人來準確報時。
防火防盜
打更人除了報時以外,還會兼職當巡夜保安。古代生產力制度都很落后,安保遠遠比不上現代社會,盜賊時常會出沒在黑暗的城鎮(zhèn)里。這時打更人靠著一盞燈籠,游走在街頭巷尾,可以起到一個警戒的作用。
雖然打更人的戰(zhàn)斗力有限,但有打更人在,盜賊們也會有所忌憚。這也是為什么在古裝恐怖片或者懸疑片里,打更人總是第一個慘死領盒飯的角色。
打更人除了當警戒保安外,還負責鎮(zhèn)子里火情報警。古代百姓的房子都是木質結構,而且鎮(zhèn)子里的房子都是一戶接一戶。如果晚上發(fā)生火災,在熟睡里的人們也很難及時發(fā)現,那么整個鎮(zhèn)子可能全都會被燒毀。
宋朝時,較大的城鎮(zhèn)里平均每兩年就會發(fā)生一次大火災,每次都是損失慘重。而打更人的作用就是要充當火情報警器,當發(fā)現有未燃燒蔓延的火情時,及時敲鑼打鼓把人們叫醒,防患未然。
很可能有人會想,打更人整夜敲鑼報時,不會吵人睡覺,擾人清夢嗎?其實這是我們現代人的想法,古人可不會這么想。
古人在晚上自小就是聽著打更人的敲鑼聲睡覺的,早就已經習慣了,不光不會討厭,反而聽著還有種安心的感覺。因為只要能聽到打更人報時,就證明鎮(zhèn)子里一切平安。
古代打更人的工資都很微薄,但身上的責任卻很重要。打錯了更輕則扣工資,重則被開除,要是沒有能及時發(fā)現盜賊或火情,還可能會面臨掉腦袋的懲罰。
到了民國時期,隨著鐘表等計時工具的普及,社會的安保消防水平的提高,打更人的職業(yè)也逐漸消失在了歷史中。
結語
從落后的原始社會一直到近代,從萬物復蘇,綠意盎然的春天,到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隆冬,打更人行走在鎮(zhèn)子里的大街小巷里,忍受著寂寞和孤獨,忍受著嚴寒與酷暑,為熟睡的人提供平安保障,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輪回。
古代雖然科技落后,但古人也會用智慧解決生活里的難題,打更人報時就是如此。有了打更人既可以為一方提供安全保障,也解決了孤苦無依之人的生計問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