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一直以來,杜甫的這首詩都給我們一個這樣的假象,那就是因為楊貴妃愛吃荔枝,所以唐玄宗才會專門為其開辟了一個特快專遞,讓千里之外的嶺南荔枝能夠火速送入宮內(nèi),這就就可以讓自己的最愛—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了。
這種說法聽起來暖心,然而這恐怕是楊玉環(huán)所背的最大的一口黑鍋了,其實在古代向朝廷進貢荔枝本來就是一個慣例,而且從漢代開始,荔枝就常規(guī)化上供了,像這種加急快遞,自漢武帝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有了。
我國是荔枝的發(fā)祥地之一,其原產(chǎn)于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qū),大約從春秋戰(zhàn)國之時,我國先民們便將這種野生植物馴化成了人工栽培的果樹,只是當(dāng)時的嶺南與中原之間隔了延綿千里的群山峻嶺,因此那個時候,中原的書籍對此未有記載,而直到西漢時期,這種水果才出現(xiàn)在書籍之中。
“于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葡萄,隱夫薁棣,答沓離支,羅乎后宮,列乎北園。”——《上林賦》
司馬相如的 《上林賦》中所提及的“離支”便是荔枝,荔枝鮮甜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就連皇帝這種資深吃貨,一嘗之下也是喜愛非常,要是平時能夠沒事吃幾顆,該有多好呀。
于是就有人建議,咱們在長安也種幾棵荔枝樹,不就行了,當(dāng)時的人們還沒有熱帶植物移植到溫帶地方的經(jīng)驗,但皇帝既然想,咱們就要辦呀。
因此在漢武帝的命令之下,數(shù)十棵荔枝樹便從的蒼梧被移植到長安,種在了長安宮廷內(nèi)的上林苑內(nèi)。
然而移植的效果卻很不理想,結(jié)果很悲催,一株也沒活下來。
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無一生者。連年猶移植不息,偶一株茂,終無華實,帝亦珍惜之。
這可就犯難了,移植不成,但皇帝還必須要吃,那怎么辦呢?
多大的事兒呀,不就是幾顆荔枝嗎?在帝王面前,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最古老的生鮮特快專遞便由此產(chǎn)生。
因為荔枝需要保持鮮嫩,所以其一旦被摘下來就要火速送到宮內(nèi),速度決定一切,在這種任務(wù)緊、壓力大的情況之下,很多專門送荔枝的快遞小哥兒累死在了崗位之上,讓人唏噓不已。
郵傳者疲斃于道,極為生民之患。
而在唐代,荔枝是貢品,作為貢品,自然有其專門的運輸方式,作為生鮮品種,快遞速運是必然的手段,因此快馬速遞本身就是荔枝進貢的一種運輸景象,和楊貴妃真的關(guān)系還不算大。
而楊貴妃能夠吃上荔枝也并非是因為唐玄宗對其的偏愛,而是宮廷里本來就有啊。
為了口吃的,背了千年的黑鍋,楊貴妃倘若知道,自己恐怕自己也要大聲喊冤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