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午,李安憑借其執(zhí)導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獲第85屆奧斯卡 導演獎提名。這部3D史詩大片根據(jù)作家揚•馬特爾(Yann Martel)的小說改編,F(xiàn)年58歲的李安在2006年曾因執(zhí)導《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而獲當年的 導演獎。但對李安來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一部難度大得多的電影。
李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執(zhí)導《斷背山》的過程相當輕松。雖然拍攝過程中他們待在高山上,但對李安來說,《斷背山》的拍攝過程遠不如《少年派》來得費勁。他說,《斷背山》實際上比較容易拍攝,那部電影從頭到尾都不算難。
但《少年派》則相反。李安花了四年時間拍攝這部影片。他在臺灣的一個舊機場搭建了一個水箱,并聘請了3,000人參與電影制作。李安說,這是我執(zhí)導的最難的一部影片,并順勢提到了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主題之一,說這就像對信仰的考驗。
周四上午《少年派》獲得了11項奧斯卡提名,除了 導演之外還包括 影片和 攝影等。在提名公布之后不久,李安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談論《少年派》以及他可能執(zhí)導的下一部影片《埃及艷后》(Cleopatra)。
《華爾街日報》:恭喜你獲得奧斯卡提名。
李安:今天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日子,謝謝。
《華爾街日報》:你是如何知道這一消息的?
李安:我是被助手叫醒的。那會兒還很早,我想這可能是好消息,因為當時我正在做夢。
《華爾街日報》:你夢到自己獲得提名了嗎?
李安:不,不,是別的事情,我不記得了,然后我就醒了(笑)。我周三晚上剛到洛杉磯,以便參加周四晚上的“廣播影評人獎”(Broadcasting Critics Award)頒獎典禮。所以我住在酒店里。
《華爾街日報》:你曾因執(zhí)導《斷背山》獲 導演獎。執(zhí)導《少年派》和執(zhí)導《斷背山》有何不同?
李安:拍攝《少年派》的整個過程都很費勁。我為此付出四年時間,這是我拍攝過最困難的一部影片!稊啾成健房赡苁亲钊菀椎模ㄐΓ蛑辽俦冗@部容易。這部影片真的很難拍攝,有3,000人參與其中。這就像是對信仰的考驗。整個過程就像在爬山。種種細節(jié)都不容易,將一部帶哲學思考的作品變成一部造價高昂的電影給了我很大壓力。我將這部電影帶到我的故鄉(xiāng)臺灣,搭建了一個新的影棚拍攝此片。臺灣是我能想到的惟一一個能拍好這部影片的地方。出演主角的男孩兒,老虎,3D,水,這些都很不容易。如何把這些元素組合到一起?在商業(yè)上可行嗎?
《華爾街日報》:拍攝《斷背山》花了多長時間?
李安:兩個月的拍攝時間,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劇本寫得很好,演員也很 。你可以做最簡單的事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很難。但《斷背山》就這樣拍了下來。一切都很順利。從第一幕拍攝開始,大家都融入了這部影片(笑)。事實上,在《綠巨人浩克》(The Hulk)之后我認為我可以拍攝一些簡單的影片。我認為《斷背山》是一部純藝術(shù)電影,但當它進入購物中心后,我開始感到擔心。
《華爾街日報》:你需要專門針對《少年派》學習或完善哪些東西?
李安:印度,宗教。影片講的是上帝,不一定和宗教有關(guān),但我還是需要有所研究。還有水。做了很多有關(guān)怎樣處理水的研究,不過觀眾花錢來看的就是這個。不是先學習研究,然后再拍電影,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拍片。所以實際上這一部分是最困難的。3D對我是一種新事物,一種新的電影語言,對所有人都是新的。沒有誰真正能夠給你提建議。我們就是這樣一路摸索。
《華爾街日報》:你怎樣研究宗教?通過文本嗎?
李安:是的,文本。我不像派那樣信仰各種宗教(笑)。我跟別人交流,跟有宗教信仰的人交流。特別是印度教我不熟悉,所以必須深入,必須去廟宇參觀。
《華爾街日報》:我估計影片中的那只孟加拉虎里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說不定會獲得提名。
李安:(笑)
《華爾街日報》:它是不是最富挑戰(zhàn)的方面之一?
李安:是的,不僅要讓老虎顯得真實,還要讓它的舉止像是一只老虎。這花了很多功夫。我們做視覺特效的一幫人真的是做了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華爾街日報》:你們還在臺中附近的一個廢棄的機場建了一座水池。
李安:我想模擬開闊的海洋,想對它有所掌控。影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海上,我想讓水成為一個角色。這是一部沒有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的漂流片,所以你一定程度上得通過視覺來抓住觀眾(笑)。必須讓水說話,必須實現(xiàn)某種控制。如果我跑到真正的海上,或者按常規(guī)辦法,只表現(xiàn)出海浪,讓它從 上反彈回來、起起落落,那樣根本就沒有效果。所以我必須要創(chuàng)造出某種新的東西。
《華爾街日報》:你對《少年派》最感自豪的是什么?
李安:跟所有事情一樣,是某種相當抽象的東西。僅僅是人們姑且一試的機會,不管是電影人還是?怂构,就已經(jīng)夠了。甚至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也會想,天哪,我們在做什么?我覺得這一方面是最特別的。
《華爾街日報》:你是要執(zhí)導《克利奧帕特拉》(Cleopatra)嗎?
李安:我不知道。他們說要把劇本發(fā)給我。我想,好吧,沒問題,我會看的。他們還沒有把劇本發(fā)過來。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想法。
《華爾街日報》:之前你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有沒有談過合作的事?
李安:沒有面對面談過,但通過電子郵件交流過。
《華爾街日報》:在老家臺灣拍片是什么感覺?
李安:我生于屏東,母親現(xiàn)在住在臺南。我跟臺灣重新建立了聯(lián)系。自從離開之后,我從沒花那么多時間在臺灣工作、跟當?shù)厣鐣匦侣?lián)系。從政府到所有人,他們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華爾街日報》:你還會在臺灣拍片嗎?
李安:會的,那是我的故鄉(xiāng)。
《華爾街日報》:你每一部片子都如此不同。有沒有某種類型的影片,比如音樂片或傳記片,是你想在將來拍攝的?
李安:其中的元素必須要能夠抓住我。通常是元素先于題材抓住我,然后我再選擇類型來契合主旨。我不會先列一個清單,我不是一個影迷式的電影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