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中午,郁達夫便請沈從文到外面去吃飯。在附近一家小飯館,兩人吃了一餐飯,共花去一元七角多。郁達夫掏出一張五元的票子,付完賬后,將剩余的三元多全給了沈從文。一回到住處,沈從文禁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來。當天晚上,郁達夫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給沈從文,也給所有北漂著的文學青年,這篇文章叫《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一餐飯、一條淡灰色羊毛圍巾、一句“好好寫下去”,給了一個在寒冬彌留的游魂一把燒得正旺的柴火,才使得他蘇醒過來。沈從文開始以休蕓蕓為筆名,在《晨報》副刊上發(fā)表了散文《遙夜》。
北大教授林宰平被這個年輕人堅定的信念打動,介紹他到香山慈幼院圖書館擔任辦事員,月薪20元。沈從文來到香山,他最留戀“聽法松”旁的山石,在這里,他和好友董景天、陳翔鶴談文學、談人生、談神仙鬼怪,偶來雅興,還會從屋里抱出一面琵琶,用剛學的蹩腳手法,彈奏一曲。也是在這里,他結識了胡也頻、丁玲,他送他們慈幼院的大白饅頭吃,日子雖然苦,卻很快樂。
1924年12月,沈從文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一封未曾付郵的信》。1925年至1927年,他的作品被徐志摩賞識,頻繁見諸《晨報》副刊和《現代評論》,1926年他的小說開始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福生》《更夫阿韓》《堂兄》《黎明》《哨兵》《十四夜間》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但最終,因為發(fā)表了兩篇諷刺慈幼院的小說《第二個狒狒》和《棉鞋》,得罪了慈幼院教務長,沈從文還是被迫離開了香山,很多年后,他都不愿再踏進香山一步。
1927年,沈從文決定離開北京,前往上海求發(fā)展;1928年,當營救胡也頻失敗后,沈從文也失去了武漢大學的工作。他一邊陪著丁玲,一邊為未來的渺茫生活擔憂。在徐志摩的推薦下,正在上海中國公學擔任校長的胡適便請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來擔任講師,主講大學一年級“新文學研究”和“小說習作”。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