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數字化技術搶救敦煌文物
時間:2012-12-04 19:10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對話:吳健(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主任)

  “數字敦煌”為敦煌留住游客

  南方日報:據了解,敦煌研究院是全國最早開展數字化工作的博物館之一,在這20多年里,敦煌石窟經歷了怎樣的數字化歷程?

  吳健:敦煌石窟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目前有400多個。這些石窟既是佛教美術的載體,也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這其中的信息是海量的,需要花上幾代人去做。

  敦煌研究院的數字化開啟時間比較早。我們已經做了將近20年。我們的院長樊錦詩女士,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數字敦煌”的構想。從1993年開始嘗試用計算機技術重組敦煌壁畫的信息,這也是甘肅省的課題和國家的“九五”攻關項目。

  1998年我們去美國考察,和美國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聯合對敦煌石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進行數字化。當時我們只有用膠片的方式定點拍攝,最后無縫拼接而成。在當時來說,這個工程量很大。后來到了2001年以后開始有了數碼相機,大大節(jié)省了成本,也提高了畫質。我們走到今天確實很不容易,一方面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革新,包括提高精度和色彩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考慮真實性、準確性、藝術性等多方面問題。例如,出考古報告、印美術畫冊、進行臨摹、展示或修復保護,它對數字化的要求都不一樣,而敦煌對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涉及到。以后我們還要做到整窟的展示,包括石窟的空間結構的三維展示,這個課題就更大了。

  南方日報:數字化工程對敦煌石窟的研究和開發(fā)具有怎樣的意義?

  吳。河捎诙鼗褪呤遣豢梢苿游奈铮虼藬底只囊饬x和方式,與館藏文物是不太一樣的。首先,敦煌處于大漠的戈壁灘,面臨著惡劣的氣候條件,而且壁畫的質地也很脆弱。如果我們將100年前伯希和拍的黑白照片,跟現在同一個位置拍的彩色照片對比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許多的信息沒有了、模糊了。這還只是100年間的變化,那么下一個100年怎么辦?現在還有這么多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計算機技術重組,是最好的一種搶救方法。

  其次,敦煌每個石窟的空間有限,不能一下子進去那么多人,不然里面的人沒出來,外面的人把洞口堵死了。而且游客過多,對洞窟也造成壓力,因為空氣里帶有人呼吸出來的二氧化碳,還有講話產生的濕氣,無形中對洞窟的壁畫構成破壞。此外,敦煌石窟還有光線的問題,一般只能在上午光線好的情況下,能借著太陽光看一看,一般下午去了就很難看到了,只能靠講解員借助手電筒去講,一般人去了也可能看不了什么。我們要另建一個多媒體展示場所,讓游客通過數字化的展示方式,體驗到在洞窟里面體驗不到的敦煌藝術。

  因此,敦煌的數字化工程,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文物本體的保護,它要將整個環(huán)境和自然都考慮在內,解決保護和利用的矛盾,而且嘗試去吸引更多的游客。

  網絡讓觀眾摸清博物館家底

  南方日報:您怎樣理解博物館數字化這個概念? 吳。翰┪镳^數字化從微觀層面來說,就是指館藏文物如何通過映像采集重組的數字化技術進行展示。但這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我認為,數字化不應局限于“博物館數字化”這個叫法或體系,而應該稱為“文化遺產數字化”。不管館藏文化、石窟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都屬于文化遺產。從這個著眼點進行推廣、應用和展示,這應該是今后發(fā)展的方向。

  南方日報:數字化工程,您認為還存在怎樣的問題? 吳。何覀冏罱跉W洲的一個博物館看見有3個小男孩目不轉睛地看著一部二戰(zhàn)時的老片子。電影也不短,有十幾分鐘,這說明它是個老少皆宜的東西。《貓和老鼠》誰都愛看,這是因為它的情節(jié)打動人。這就是人家做的軟件,能真正地感染觀眾。博物館也應該嘗試去吸引游客,不要說“數字化是假的,這么不對”。我們不缺資源,關鍵是這個資源怎么去做。我們不能僅僅有米有菜,怎么做一頓豐盛的晚餐才能體現我們的工夫。

  現在即便有錢了,也不一定都能做得出什么來。有些東西不是拿到錢就能做的,而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將學科以外的新技術結合進來,考慮怎么接納它,吸收它的精華,而不是拒絕。

  南方日報:目前國內很多博物館信息欠缺公開化,數字化是否能幫助博物館管理的規(guī)范化?

  吳。何覀儸F在主要缺乏互聯網的宣傳。觀眾應該首先從互聯網知道這個博物館。文物單位應該首先通過數字化能摸清博物館的家底。有了家底以后,就可以整理出科研的數據、游覽的數據等。例如法國的羅浮宮,只要點開幾個頁面,我就馬上能知道他們有多少件藏品,而他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藏品在什么區(qū)域、在哪個廳,還可以了解這背后的許多故事。我們現在達不到這種服務,表明我國的基礎數字化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位。

  “以文養(yǎng)文”為博物館提供資金出路

  南方日報:您認為國外有什么可以借鑒之處?

  吳。簢獠┪镳^的數字化開發(fā)得比較早,他們有他們的成功之處。但國情不太一樣:他們更注重版權,也更注重商業(yè)價值。而我們的文物系統受束縛的就在這個觀念上。國外靠影像是很掙錢的。例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他們一年的影像創(chuàng)收就能折合人民幣幾千萬元。因為他們有法律、有版權、有協議。你要多少,我賣給你多少,但是在中國你敢賣嗎?賣了一個,就有人拿出去盜版了,怎么辦?這也是我們現在所有文博單位的一個困惑,大家都怕資源流失,大家都不敢開發(fā)。

  南方日報: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應該如何突破? 吳。航鉀Q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解決觀念上的停滯。敦煌也已經開始做了。我們成立了一個實體,叫做“甘肅恒真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做數字化產品的:一方面數字化工程,一方面是數字化衍生品。這些可以帶動數字化發(fā)展,也可以將收入投放到文物保護里面去,以文養(yǎng)文。

  現在工作人員可能會埋怨:“我一個月就這么幾千塊錢工資,反正就這些活,你要干嘛就干嘛。”這是一個體制問題,我們現在要突破這樣的瓶頸,就把應該要再大膽一些,將我們好的數字化產品,經過包裝和設計,作為多媒體的文化衍生品投放到市場上,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這才能形成一種良性發(fā)展。

  本版撰文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楊逸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相關文章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