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古建筑該不該翻修
時間:2012-11-27 19:15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雕梁畫棟、斗角勾心、飛檐夾脊……這些詞語,勾畫出一個富于詩意而且文化意味深遠的中國古建筑群像。

  隨著保護文化遺產(chǎn)、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逐漸深入,各地修葺古建筑,乃至新蓋仿古建筑的風潮越來越大,不僅作為公共遺產(chǎn)的文物古建興起大規(guī)模修葺的潮流,個人翻修古屋、興建仿古建筑也逐漸成為熱潮。

  然而隨著古建翻修的熱潮,各種爭議也從未斷絕,許多修葺行為被批評為破壞文化,而非保護文化,新建的仿古建筑也往往換不來一聲贊嘆,粗糙的仿古外形下的鋼筋水泥結構,則成為“偽古董”。

  那么,古建筑究竟應該如何修葺?仿古建筑又應不應該興建?對此,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研究員章建剛說:“古建筑的修葺當然應該,但是最重要的是,應該是什么樣的原則去修葺,這其中涉及非常多的技術問題、意識問題,如何保留古建筑的原本風味、文化內(nèi)涵,都需要嚴格的論證和標準!

  修葺從未斷

  北京晨報:這些年來,古建翻修現(xiàn)象越來越多,但是爭議也越來越多,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

  章建剛:古建翻修主要的問題,就是大的原則應該怎么定。首先,古建的原樣保護是第一位的,不能隨便翻新,特別是遺產(chǎn)性的古建筑,最重要的是保持原來的風貌,不僅是外觀上,里面的格局也要保持。這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翻修起來特別困難,不注意這些,就容易引起爭議。

  北京晨報:都有哪些困難?

  章建剛:中國的古建筑,主要以木結構為主,許多建筑本身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時間里也是多次翻修,大修小修不斷,各個時間翻修的特點也不同,甚至有時候翻修出來的建筑已經(jīng)與原建筑有了非常大的區(qū)別。所以翻修古建的問題并非今天才有。

  在今天來說,原樣保護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共識,但是如何原樣保護呢?這涉及技術問題。首先是歷史的問題,很多古建筑說是建于什么年代,但實際上經(jīng)過歷史上多次翻修之后,今天我們看見的究竟是什么年代的?是原本初建時的樣子,還是后來翻修之后的樣子?很難界定。其次是技術和原材料的問題,建筑技術、原材料一直都在發(fā)展變化,如果要大修,新的技術是否還能延續(xù)原本的建筑結構、承重力如何等,都需要仔細計算。比如說大修,古建筑大修有“落架大修”,因為古建筑大多是以幾根柱子承重,上面是一個頂蓋!奥浼艽笮蕖本褪前颜麄頂部拿下來修葺,但是如果頂部使用的鋼筋水泥,原本木頭的柱子還能承受嗎?

  北京晨報:除了技術上的難題,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嗎?比如說文化韻味等。

  章建剛:這其實也是常見的困難,古人的建筑大多沒有圖紙、技術數(shù)據(jù)等留下,很多時候,翻修常會依據(jù)一些傳說,或是描寫這個建筑的詩文等,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往往有修飾和夸大的地方,因此修出來的建筑,和原本的就會大不相同。比如說全國有很多座銅殿,都說是根據(jù)武當山銅殿修建,但因為沒有圖紙,大多都是根據(jù)人的觀察和印象去修,結果就是每個銅殿都不相同。

  弘揚傳統(tǒng)文化,保護古建筑,也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保護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樹立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格。那么,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古建筑,又有什么可操作的方式和規(guī)則?

  章建剛說:“古建筑本身的特性不同,對應的保護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護建筑文化、城市歷史的規(guī)則體系,僅僅有保護意識是不夠的,沒有規(guī)則的保護行為,很可能會變成破壞!

  古建翻修不可避免

  北京晨報:古建翻修爭議很多,也有人認為應該順其自然,不必翻修,您怎么看?

  章建剛:古建翻修是有必要的,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傳承,如果古建筑全部都消失了,那么對于我們的文化,必然會是一個遺憾,一個缺口。中國的古建筑,多以木結構為主,雜以磚木結構,容易損壞,歷史上古建損壞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兵燹焚毀,一個是日常使用的損耗,如蟲蛀等,因此翻修不可避免,古今如是。

  北京晨報:有觀點認為古建筑在今天大多已經(jīng)成為觀賞物,實用意義大部分消失,還需要翻修嗎?

  章建剛:其實使用價值,并非僅僅在于居住,像是古代的皇宮、廟宇等,在今天原本的使用價值已經(jīng)不再,民間的廟宇也多為新建,原本的大多為文物部門掌管。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展示,成為文化景觀,使人們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實際上起到的是教化作用。所以說,古建筑的用途,也在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化,從社區(qū)內(nèi)向社區(qū)外轉(zhuǎn)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修葺也是有必要的。

  公眾應參與公共遺產(chǎn)翻修

  北京晨報:古建翻修屢屢引發(fā)爭議,您覺得爭議的原因主要在哪里?

  章建剛:第一,建筑本身的角度,如何修舊如舊,是否能保持原貌。有的古建筑翻修之后,看起來嶄新亮麗,但其韻味,已經(jīng)大失其趣,這是人們不認可的原因。其二,程序的問題,爭議比較大的,往往是公共遺產(chǎn)的翻修,這涉及財政使用的程序。古建筑的維修,因為技術、材料等諸多因素,往往比建新房子要貴很多,因此,這些財政支出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程序,是否受到監(jiān)督等,都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北京晨報:古建翻修也需要公眾的參與和監(jiān)督。

  章建剛:是的。公共財政是納稅人的錢,公共財政的使用,本身需要公眾的參與,并且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古建翻修往往要花很多錢,那么這樣的花費,首先要得到公眾的認可,如果公眾認為不應該花這個錢,即便修得很好,也很難獲得贊同。其次,花錢翻修之后,如果修得又很差,問題就更多。因此,公共財政支出的古建翻修,必須讓公眾參與、了解。

  古建翻修涉及面廣

  北京晨報:古建翻修是一個很大的范疇,這里面不同的情況是否也應該不同對待?

  章建剛:是的。比如對公共遺產(chǎn)性質(zhì)的古建筑,如文物等,它的翻修維護就非常嚴格。不僅是外觀,里面的規(guī)格、布局、工藝全部都要保持原樣,否則歷史就不存在了。這方面的古建筑,在今天也有一部分作為文化景觀向公眾開放,這就更需要特別的考慮,比如說拉電,防火措施等,這需要非常謹慎,有很強的專業(yè)性,不能簡單對待。其次,仿古建筑也是當前爭論比較多的話題,這一類完全新建的,所以要注意的問題更多。最重要的一個,是要有所本,仿古只是一個大致的描述,中國古代有數(shù)千年,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并不相同,各種類型的建筑也有差異,要仿哪一類的,哪個時代的,必須要先弄明白,要有準確細致的了解。不然就會不倫不類,讓人感覺造假。包括仿照西方的建筑,也有這樣的問題,給人粗糙、很假的感覺,往往是因為沒有細致的了解和準備。

  北京晨報:在城市規(guī)劃中,會出現(xiàn)一些帶有古風的建筑,作為一種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觀,這樣的建設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章建剛:首先要和城市本身的風格文化相融合。其次,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規(guī)范,使得傳統(tǒng)文化真正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這需要認真的研究,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我在云南看到一些把民族文化放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有的看起來就非常的粗糙,類似的還有很多。我見過比較好的,是延邊的一些建筑,如圖書館等,結合得就很不錯。

  借鑒西方建造規(guī)則

  北京晨報:在今天,私人建造仿古建筑的也很多,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又應該怎么看?

  章建剛:公共的古建維修、仿古建筑需要公眾的參與,需要完善的標準和程序。但是如果甲方是個人,也就是私人建筑,比如說某個人翻修自家的老房子,或者干脆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仿古的,這樣的行為,外人很難說什么,因為這是他對自己財產(chǎn)的一種處置。

  北京晨報:那么是否可以給一些比較適合的建議呢?

  章建剛:給一些建議應該是可以的。比如說城市管理部門可以事先溝通,告訴他們怎么做會更好,甚至給一些專業(yè)性的建議。

  我們知道,古建筑涉及的技術問題非常復雜和龐大,因此個人很難達到這些技術水準,因此專業(yè)機構的建議會很有效果,可以做到個人難以做到的設計、規(guī)劃、技術準備等。實際上,在國外,已經(jīng)有不少這樣的規(guī)則存在,個人維修古建筑或者建造仿古建筑,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機構和管理部門的參與和批準,這也是今天我們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

  對私人建筑應有所約束

  北京晨報:外國的經(jīng)驗,具體有什么樣的?常有報道稱西方城市幾十年上百年不變樣,是否他們不維修?

  章建剛:西方古建筑多是磚石結構,甚至有天然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時間有些確實很長。但并不意味著不維修,維修還是需要的,也是常有的。

  為什么它們可以保持上百年城市風貌不變,其實正是因為他們對于城市建筑的保護機制在起作用。比如巴黎,大約在1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立法保護城市建筑,他們所有建筑的翻修重蓋等都需要經(jīng)過專門的城市管理部分的批準,我們知道,這些建筑其實大都是私有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置,實際上所有的維修,都必須保持原有的格局、外貌。巴黎也是世界上 全部格局、外貌保持不變的城市。此外,如維也納也有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但是維也納的核心城市比較小,而且分布在丘陵之中,因此給人的印象沒有那么深刻。

  北京晨報:這些經(jīng)驗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

  章建剛: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古建筑,保護城市的文化,必須要有具體的措施和規(guī)則,城市管理者不僅要有意識,也要有行動,這個行動就是具體措施,不然,只有空話、套話,只喊口號是不行。

  晨報記者周懷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sanmuled.cn/

>>相關文章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