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玉琢成器方為“璽” 翰墨托志韻在“文”—— 書法家李璽文的藝術(shù)人生
李璽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書法家。生于六十年代的古城西安,受家學之影響,自幼酷愛書法。其作品為高校、博物館收藏,個人作品集《墨海覓秀》集結(jié)成冊,由 書法家劉炳森題簽付梓。
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
李璽文和書法,緣起于人生“拔節(jié)”之時。還是學子的李璽文在校圖書館偶得僅有一頁的鐘紹京小楷《靈飛經(jīng)》字帖,如獲至寶般將這一頁復印下來。自此,他筆耕不輟,一練竟三十余年。這一次邂逅,讓一個少年走進嶄新的藝術(shù)世界,從此終一生擇一事。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李璽文自幼身體不便,右手幾乎舉不起東西。而有功力的書法家,必是手穩(wěn)如鐘。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練習擫、押、鉤、格、抵、用勁、坐姿,日拱一卒讓李璽文克服缺陷,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也讓中國書法界多了一位“縱筆千里不復回”的大家。如今,在完成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務工作之外,李璽文堅持每日練字3個小時,每天平均寫3幅字,一年下來多達1000多幅。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天賦下,李璽文方得如今筆下的外柔內(nèi)剛、自然灑脫。
李璽文說:“書法是跟人生一起走,人生的閱歷很重要,一些曲折可以增加新的認識,人的意志升華了一部分,也對書法產(chǎn)生影響,使書法中的墨相更加豐富。”
鑒往創(chuàng)新 自成一家
中華上下五千年,不斷迭出的書法大家猶如漫天星斗。他們或是筆法氣魄寬闊、氣韻生動,或是結(jié)構(gòu)匠心獨運、從容嫻和,或是格局大開大闔、鋼筋鐵骨……沿著前人的腳步拾級而上,儼然是眾人常走的進取之道,而如何集百家之長,是李璽文所思考的問題。
“書法作品與書法家的個性、心境都是對應的,書法最好的境界是與人結(jié)合。”“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應該將別人的長處拉回到自己的位置。”研習書法半生,李璽文卻從未拜過名師,而是漸漸融各家之長,并突破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獨到風格。
李璽文崇尚七十年代書法家啟功先生,認為自己是其“私淑弟子”。他又在與啟功先生神交之后,不斷鉆研于右任的書法,將秀麗之形與恢弘之氣融合起來為自己所用,做到剛?cè)岵。端莊秀麗的小楷、渾然一體的行書、飄逸張揚的草書——在《沁園春·雪》《秀》《靜心》等作品的字跡中,清晰可見“融靈動、渾厚于一體”的特征,給予后來者一個獨特且精彩的樣本。
“我書意造本無法”。以苦功夫換硬實力的樸素理念,讓李璽文的書法世界有了最堅實的根基。他更在人與筆的交鋒中,將書法與自己的個性、心境對應,瀟灑書寫快意人生。
文脈賡續(xù) 墨香流傳
“書法是中國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與現(xiàn)存的其它藝術(shù)形式相比,更能展示中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傳統(tǒng)。每一位書法家都應肩負重任,用心傳承和發(fā)揚,為中華民族書寫更蒼勁的文化自信。”李璽文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念茲在茲,早已通過筆尖點畫。如何讓中華瑰寶從尺牘之間走向大千世界,他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實踐。
在他所任教的中國政法大學,他的書跡隨處可見。每有機會,李璽文還身體力行地為師生講述書法鑒賞的方法和書法練習的要點。法大也時常把他的書法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社會各界。在2006年11月18日,西北政法學院更名為西北政法大學儀式舉行之時,李璽文更將他創(chuàng)作的100幅書法佳作饋贈母校作為獻禮。
尺八蘊匠心,筆墨贈知音。這數(shù)紙作品流麗妍美、奔放率意、頓挫精到,給人以厚重莊嚴而又能怡情雅性的美感享受,也讓傳統(tǒng)文化隨著有緣人的“搬運”而風靡大江南北。
文以載道,字以抒懷。伏案作書之苦無需多言,一幅幅心血之作,流露的是情深義重的赤子情懷、深沉厚重的人文內(nèi)涵和堅定自信的文化情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