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悲鴻 不是我想紅 是國家讓我紅
徐悲鴻
文/周序雨
出生便被時代所裹挾
徐悲鴻出生于1895年,這一年,清王朝重金打造的北洋艦隊在威海衛(wèi)被日軍全殲,從此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的失敗,同年,更加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康有為聯合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會議,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史稱“公車上書“,清王朝岌岌可危、風雨搖墜......
而此時剛剛出生的徐悲鴻 不會想到,自己會因為畫筆這樣看似和革命時代沒有什么大關系的工具,和這個風云動蕩的時代聯系在一起,并且橫跨晚清、北洋、民國、新中國四段歷史時期,被時代層層加碼,成為近現代畫家之中最為 的藝術人物,也是出現在課本插圖中最多的藝術人物,如果問及當代青年最為 的幾位畫家,那么徐悲鴻的名字,一定位列前茅。
徐悲鴻出身于一個畫匠之家,但是早年生活卻十分貧苦,可見父親徐達章的藝術造詣和商業(yè)頭腦遠不夠給家庭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渥的經濟環(huán)境,但既然是出身自藝術家庭,兒時的文藝青年徐悲鴻自然是耳濡目染,對藝術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一邊成長一邊苦學繪畫,而真正給他打下日后藝術底色的,卻是當年他出生之時,率領眾舉人“公車上書”的康有為。
晚晴時期
1915年,20歲的年輕人徐悲鴻只身來到上海,在這里他進入了震旦大學,一邊學習法語,一邊開始接觸各路繪畫大師,這其中有一位頗具政治影響力的人物,那就是康有為,不知是對康大師藝術造詣的崇拜,還是對其政治影響力的攀附,徐悲鴻將康有為“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奉為至理信條,從此算是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筆墨精神徹底劃清了界限,開始大膽出新,向著寫實求真的路徑上靠,由此看來,后世對徐悲鴻筆墨情韻的批判,應該也是有此埋下了伏筆。
埋下伏筆的不僅有藝術思想,還有社會思想,從日本歸來的徐悲鴻,在北京任教時期,飽受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影響,并且頻繁的與蔡元培、陳師曾、魯迅等名人大咖接觸,思想愈發(fā)“左”派,像這樣的一位年輕人,是完全不屑于潛心研究傳統(tǒng)筆墨的,他要做的,是大刀闊斧的“中西結合”。
但是,從這時候開始,徐悲鴻的一生,注定不會只有一頂藝術光環(huán),他身上背負的政治和時代光環(huán),后期會遠明亮于自己的藝術水平。
徐悲鴻與蔣碧薇
北洋時期
徐悲鴻1919年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帶著富家千金蔣碧薇一道前往法蘭西留學,原本出身貧寒的小子,搖身一變成了背負國家希望的藝術人才,在這里,他開始接受真正系統(tǒng)的西方繪畫教育,時間長達八年,好在勤奮的徐悲鴻著實是充實的利用了這八年的寶貴時間,學到了一整套歐洲傳統(tǒng)學院派的寫實技法,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總結,終于著成了立足后世的秘籍,這位根正苗紅的海歸,擁有了令人羨慕的頭銜——
中國最早形成體系的西方美術教育者;
中國繪畫步入現代并建立能夠與西方藝術接軌的現代教學體系的奠基者;
“中西藝術完美結合的大師”;
民國時期
1927年,這一年南昌起義爆發(fā),康有為去世......32歲的徐悲鴻從法國返回中國,此時的他手握正宗西方藝術學成歸來的大寶劍,發(fā)奮要用西方藝術的新體系改造傳統(tǒng)的舊藝術,與田漢、歐陽予倩一起組織“南國社”,奉行“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
但是和平的環(huán)境沒有持續(xù)多久,1931年后,隨著日軍侵華戰(zhàn)爭的不斷擴大,徐悲鴻展現出了一個國字號藝術家應有的擔當,先后創(chuàng)作出《九方皋》、《徯我后》、以及被印在學生課本插圖的《愚公移山》等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畫作,尤其是在那樣的一個動蕩危亡的環(huán)境下,這樣的藝術作品的出現,自然會受到社會和政治的層層渲染,有了國家贊譽的背書,徐悲鴻近現代藝術大師的名頭自然是更加熠熠發(fā)光。
愚公移山
新中國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除了畫家身份之外,又被賦予了眾多社會身份,他在自己的行政工作之外,仍然取道社會,為戰(zhàn)斗英雄畫像,到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直至1953年去世,周總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奔馬圖
藝術造詣
縱觀徐悲鴻的一生,拋開其政治影響和社會活動暫且不說,究其藝術思想,似乎是在一邊對傳統(tǒng)文化嗤之以鼻,毫無保留的投身西方繪畫,一邊又在不停的翻開老祖宗所留下來的總結,例如他在南齊謝赫所提出的中國畫“六法”論的基礎上,根據西洋繪畫的藝術法則提出了在素描創(chuàng)作上應遵循的“七法”,這種“中西結合”的萬年不變湯藥,總讓人會產生創(chuàng)新過度但美感不足的感受。
九方皋
歷史開創(chuàng)
但不可否認的是,徐悲鴻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先行者,他趕上了一個能夠讓其自由發(fā)揮的時代,趕上了一個白板一樣的時代,不同時期國家名譽的背書,能夠使他在阻力尚小的環(huán)境中將西方寫實立體主義與傳統(tǒng)中國筆墨精神進行試驗的融合,就像是在一間長時間沒有陽光照進來的屋子中,被人打開了一扇窗......所以我們只能說,書畫的技術不等于藝術,有了政治色彩的作品,已經不再是藝術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了。
備注:以上觀點為筆者經與大愚先生交流整理而得,并不直接代表大愚本人觀點。
大愚,號虛空,中國傳統(tǒng)筆法、星云圖創(chuàng)始人。其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與書畫有關的筆墨學者;喜明代徐渭之風,研究黃賓虹“五筆七墨”獨特畫風,探索傳統(tǒng)筆墨與宇宙星云的碰撞、開創(chuàng)星云圖國畫風新領域; 其代表作有:18米驚世長卷《新富春山居圖》、12平方米巨幅《萬壑奇峰圖》、傳統(tǒng)筆墨《擬黃山湯口》《秋鴻》,創(chuàng)新星云圖系列《十方空間》《創(chuàng)世之柱》《迷蹤》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