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州榮盛眾藏榮盛文化藝術家淺談怎么樣收藏和田玉靠譜
: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更成為了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國之粹,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結晶,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持續(xù)不斷、連綿發(fā)展長達萬年之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fā)揮著不同的社會功能,為中華文明的誕生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關鍵字:中國;玉文化;和田玉;收藏。
根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考證:中國玉器誕生于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從出土玉器考證,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黃河時代距今8000-4000年之間,此后玉器與鋼器并用了約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約3000年,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綿延時間最長的國家,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梢娪袷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更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促進了文明社會的產生,從而為國家產生打下了基礎。歷史知識告訴我們,在國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會的產生。文明社會所包含的現(xiàn)象和內容很多,比如文字的起源和應用、專門治人的勞心者階層的形成、手工業(yè)工匠和作坊的產生、宗教和巫師的出現(xiàn)、工藝美術、裝飾繪畫及其它藝術品的大量創(chuàng)作和運用等。玉本身的性質也推動了私有制社會的發(fā)展歷程:玉由于難得和稀有,成為當時人們?yōu)閿?shù)不多的 品之一,是權力、地位、財富的象征,為了得到這些東西,便開始了掠奪和占有誰掠奪和占有的越多,誰的地位就越高。這種過程逐步演化,人與人之間就產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于是就產生了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在這許許多多的文明現(xiàn)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產物相比,有過獨占鰲頭、特別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醫(yī)學方面,玉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古醫(y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并稱玉是人體蓄養(yǎng)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與其協(xié)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yǎng)毛發(fā)。”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于養(yǎng)生健體。玉的養(yǎng)生機理已經被現(xiàn)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yī)所說“有的病吃藥不能醫(y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yǎng)精神。
文化方面,玉更是密切地融于其中。古往今來,關于玉的詩詞是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玉女,玉色,玉貌,玉體,與人等都用來形容美女或其某一特征;玉樓玉虛玉京等用來形容古代仙宮或者皇帝居住之地;《詩經》中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說;另外玉更是出現(xiàn)于文學著作中,尤其是《紅樓夢》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寫的就是一塊“玉”,曹雪芹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了一塊通靈寶玉。這塊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質、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金玉緣主人公叫賈寶玉,通靈寶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離不棄,是賈寶玉的命根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叫林黛玉,又是玉,一個是良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就是林黛玉和賈寶玉。還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塊玉。曹雪芹在判詞中寫“玉帶林中掛,金釵雪里埋”,“玉帶林中掛”倒過來念,就是林黛玉,寫妙玉“可憐金玉質,終陷泥草中,”把妙玉比為金玉質。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jié);“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梢娪裨谌藗兊男闹惺巧袷サ,純潔的。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存在著密切關系,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人們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學、歷史著作。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而其中以和田玉為最。和田玉,顧名思義,乃中國新疆和田地區(qū)所產的玉石。和田古名和闐,這里所談的和田玉也就是和闐玉,非廣義的軟玉,或狹義的“玉”。 中國和田玉歷史悠久,蜚聲中外。自古至今,它不僅僅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人們常說的一些成語和詞匯里依然體現(xiàn)著“王玉時代”的語言文化特征,比如“潔白無暇”、“瑕不掩瑜”、“溫潤而澤”、 “君子如玉”、“如花似玉”、“花容玉貌”、“粉妝玉琢”、“亭亭玉立”、“玉樹臨風”等等,可以說玉文化無處不在……
雖說玉文化無處不在,但在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中國,普通百姓離真正的“和田玉”距離還是很遠。從近幾年各大藝術品拍賣行的圖錄上就可以看出,在明清兩代傳世的和田玉拍品中,算得上和田玉精品的鳳毛麟角、微乎其微。從明清兩代的王朝壟斷到解放后的 收購,和田玉礦產資源和藝術品一直是國家統(tǒng)一開采、加工和銷售的。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眾多個人和民間團體加入了資源地承包和開采隊伍,在蘇州、揚州、上海、河南等地也逐漸形成了頗具規(guī)模的和田玉加工和銷售市場,這也就意味著“王玉時代”的徹底終結,“民玉時代”的到來。各類精美的和田玉作品最終走近千家萬戶,走進我們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的藝術品收藏風和投資熱,更使得和田玉產品無論是質還是量,都有了一個跨時代的飛躍…… “知識”和“價值”說到收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詞——“知識”和“價值”。無論是收藏還是投資,都離不開這兩個概念。
在掌握了和田玉的基本常識和知識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對和田玉進行搜羅與收藏。久而久之,隨著藏品數(shù)量的增加,以藏養(yǎng)藏,以藏販藏,甚至進行大量資本投入,才能水到渠成、彰顯成效。但時下眾多的玉文化愛好者和收藏者,多數(shù)不具備核心的和田玉知識和收藏理念,甚至有些人在“翠玉不分”、“石玉不分”的狀態(tài)下迫不及待地加入收藏行列,也就是業(yè)內常說的“外行玩家”。這類人群的比例在逐日增加,這類現(xiàn)象也越來越普遍。 歷史傳統(tǒng)的顛覆、教育制度的傾斜、社會文化的變異、浮華逐利的大眾心態(tài)等是導致這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直接或間接的因素……上世紀40、50、60,甚至7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受世襲的博古風氣和懷舊心態(tài)的影響,耳濡目染或多或少地都學習了一些和田玉的常識和知識。無論是懂玉或不懂玉,只要提到“玉”這個字,都不同程度有一種莫名的好感,這就是玉文化的魅力。而80、90后在這種傳統(tǒng)文化上則是一個斷層,這是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的產物。
因此,掌握和田玉知識是每個試圖收藏或投資和田玉的人必須下的功夫。而這類知識的積累并非一朝一夕所成,需要海量細致的閱讀、科學客觀地理解相關書籍,需要頻繁地光臨和田玉市場和門店,認真冷靜地觀察和分析和田玉材質、工藝及歷史特征,多多聽取和田玉經營從業(yè)人員的說法和經驗,日積月累,才能觸類旁通,從眾多和田玉真品、贗品和仿品中分辨出真假優(yōu)劣。因此,筆者對剛入門的愛好者贈送八字真言——“只看不買、多看少買”。學習研究最為關鍵,這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只有經過收藏知識的積累,才能了解和田玉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和田玉價值的綜合比,就如同央視《探索》欄目里所總結的,25%是歷史價值,25%是工藝價值,50%是材質價值。
眾所周知,和田玉從材質上分為兩大類——山料和籽料。山料是大塊山石開采出來的原生礦料。籽料,是歷年昆侖山地質災害造成的滑坡或洪水沖入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里的山石,經過幾千上萬年河水的浸泡和沖刷形成的卵石,又稱次生礦料。這種卵石狀玉石由于長期的浸泡和石墨的入侵,內外部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質地堅實,油潤光滑,色彩斑斕,成為玉石收藏品中最為獨特的寶石。古人言“物以稀為貴”,正因為籽料是在地表和河床里,容易接近,所以自古至今(尤其是近現(xiàn)代)的大量開采,造成和田玉籽料的礦產資源已經徹底枯竭。和田玉的價值體現(xiàn)是完美的,歷史文化賦予它深刻的含義,精工細琢成就它外觀的超絕,稀缺的資源造就它不菲的身價……
玉有“三品”經過長達5000多年的文化積淀,古人早已為我們把藝術收藏品分出了三六九等,業(yè)內常說的上三品包括字畫、瓷器、玉器。字畫瓷器不在本文范疇,姑且不論,玉器也并非單指和田玉。然而,中國四大名玉(新疆和闐玉、遼寧岫巖玉、河南獨山玉、陜西藍田玉)里,新疆和田玉首屈一指。 和田玉產品又可細分為三品。第一類為“商品”,也就是所謂的“贗品”,此類“和田玉”材質仿料居多,由最初的俄羅斯料、青海格爾木料、岫巖河磨料發(fā)展為現(xiàn)在韓國料、外蒙料、加拿大料等,連玻璃料器也攙雜其中,有些料種甚至說不清產地叫不上名稱,造假者無所不用其極。工藝上,以廉價手工和電腦繪圖機器雕琢為主,河南南陽市鎮(zhèn)平縣的石佛寺鎮(zhèn),就是這類和田玉商品的最大集散地。在近幾年的和田玉市場上,這類商品的成交量占50%以上,價值從幾十上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它滿足了一般的玉文化愛好者和普通玩家對工藝品甚至是裝飾品的需求。 第二類“玩品”,也就是圈內人士常說的“ ”。
此類和田玉通常都是行家或資深玩家用來收藏和交流的,以和田山料和籽料為主,對于玉料品質、工藝風格、作品題材都比較講究,也是和田玉經營者最常接觸的,價格在幾千到幾萬之間,占整個和田玉市場成交量的30%以上。自新疆原產地和田、烏魯木齊,到蘇州、上海、揚州、蚌埠,此類和田玉比重很大。
第三類“藏品”,顧名思義,乃收藏級和田玉作品,也就是所謂的“極品”。材質上追求 籽料(偶爾也會有些檔次高的俄羅斯料),料種的稀缺和完美程度高。工藝上大多要求是知名大師作品,或是那些雖未成名但手藝了得的匠人所做的精品。這類作品輕易得不到,輕易不示人,輕易不出手,所以價值不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河南鎮(zhèn)平的一些玉匠由于受上海、蘇州玉雕風格的影響,工藝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個別青年玉雕匠人頻繁參加國內玉雕大賽并屢屢奪魁,相繼涌現(xiàn)出一批 玉雕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作品也較受經營者和資深藏家的追捧。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在學習和田玉收藏知識的過程中容易走入幾個誤區(qū)——“認老不認新”、“認白不認潤”、“認皮不認質”、“認工不認料”……這些易讓人步入迷途,難以回歸初衷,需要注意。
言而總之,學習收藏知識必須要找準方向,寧精勿雜,寧缺毋濫。既然是收藏,就要在辨別材質、了解工藝、掌握歷史上多下功夫,太過功利往往會得不償失。 成功的收藏家、卓越的投資者 一個成功的收藏家必然也是一個卓越的投資者。自古至今,藝術收藏品行業(yè)和商業(yè)投資都是息息相關的。從秦漢時期的“和氏壁”、“傳國玉璽”,到現(xiàn)代傳媒經常報導的“天價和田玉”神話,無一例外強調著“黃金有價玉無價”的商業(yè)信息。
和田玉,已經不僅僅是中華文化的實物見證,也成為當代眾多藝術收藏品中廣受青睞的投資門類。縱觀近幾年的和田玉拍賣市場,與中國書畫、古董珍玩等藝術品相比,雖然和田玉藝術品拍賣在國內起步時間較晚,但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北京嘉德、北京博觀、上海城隍珠寶、杭州西泠、蘇州吳門……)開始關注和田玉,逐漸形成了北京、上海兩個拍賣區(qū)域中心。買家最初基本是行業(yè)內玩家,偏重玉料材質而較輕視工藝藝術價值,到后來,消費群體逐步擴大,幾乎各行各業(yè)都有玉石雕刻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其中創(chuàng)意、工藝俱佳的作品受到買家的認同。但隱藏在買家群體大肆擴張背后的怪象是,越來越多不懂玉、不了解玉石的人開始買玉,購買目的不是收藏,而是投資。
那么,什么樣的和田玉才是值得收藏和投資的呢?稀缺罕有的玉種,完美細膩的玉質,卓越精湛的雕工,構成了和田玉價值的三大要素(所謂的明、清古玉很難把握真假,風險太大,不如投資現(xiàn)代和田玉雕刻作品). 和田玉玉種里首推羊脂白玉,質地細膩、潔白溫潤,是和田玉中的極品。當然,還有傳說中的黃玉,珍貴程度甚至超過羊脂白玉,但真正見過黃玉的人微乎其微。近幾年由于白玉和青白玉原料的稀缺,一些市場炒手開始把目光瞄準那些有色料種,以沁黃料冒充黃玉,以沁紅料冒充紅玉,這都需要收藏者和投資人敏銳的判斷力,稍有不慎就會將“贗品”當“極-品”。玉質上,如果一味地追求白度,其結果也只能是上當受騙,和田玉以潤著稱,白在其次。雕工方面,首推蘇派、海派工藝作品。然而,近幾年蘇州和上海的一些所謂名家大師們競相抬高工價,這對于和田玉行情整體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鑒于此,名家作品的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和田玉主要價值來自于材質,工藝價值只占25%以上,如果把工藝價值擴大化,將來的縮水程度可想而知。其實,一些名氣不大但手藝超絕的玉匠,其作品同樣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值得關注 。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