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在藏寨古宅 聆聽悠悠民歌
編者按
何為傳統(tǒng)村落?
古舊的、歷史的、文化的、淳樸的、耐人尋味的……
傳統(tǒng)村落在哪兒?
偏遠的、有歷史遺跡、保留著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傳承的、空氣清新,卻人居不多的地方……
在新農村建設實現(xiàn)村落城鎮(zhèn)化、農民市民化、城鄉(xiāng)一體化大趨勢下,伴隨著災后重建一個個新村莊的崛起,傳統(tǒng)村落正逐漸消失,傳統(tǒng)村落文化也在日漸衰敗。如何保護這些傳統(tǒng)村落?如何留住美麗的鄉(xiāng)愁?成為當下人們的共識。從今日起,本報陸續(xù)刊登《雅安傳統(tǒng)村落系列報道》,向讀者展開一幅灰墻土瓦、青山環(huán)繞的故事畫卷,里面包含了雅安這些傳統(tǒng)村落的起源、習俗、文化等,讓你與我一同去聆聽他們的故事,體驗傳統(tǒng)村落的文化之旅,感受美麗鄉(xiāng)愁的濃濃情意。
鳥瞰寶興縣磽磧鄉(xiāng)夾拉村和平藏寨 高華康 攝
藏寨風貌宛然如初
7月27日,記者從雅安出發(fā),沿著省道210線進入寶興縣磽磧藏族鄉(xiāng),一路前行,驅車在盤山公路上,沿著彎曲的道路往上走,遠遠地看見山谷里的村落,石墻瓦片,烈日下,斑駁滄桑。
走進寶興縣磽磧鄉(xiāng)夾拉村和平藏寨,一接觸到地脈之氣,稍顯焦躁的心頓時安靜下來。幽靜的和平藏寨在歷史的長河里,究竟存放了多少個年頭?
夾拉村和平寨是傳統(tǒng)的川西民居特征結合嘉絨藏族建筑風貌,在穆坪土司時期和解放前一直稱為幺堂子,藏名為巴扎角,解放后改為和平寨子。幺堂子村寨是磽磧嘉絨藏族第一寨,也是寶興目前唯一基本保存完好的藏式村寨。
村寨始建于清朝年間,背山面水而建,寨內傳統(tǒng)建筑集中連片分布,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傳統(tǒng)建筑,多為石木、磚木結構,均為三、四層,當?shù)厝朔Q這類民居為“鍋莊樓”。
遠望和平藏寨,村寨的房屋建筑風格雷同,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古色古香。村寨里隨處可見曲曲折折,層層而上的棧道,這些棧道一邊依山固定,另一邊依靠無數(shù)的圓木支撐,不僅解決了人、畜在山坡上的交通問題,而且擴大了藏寨的有效生活面積,人們習慣在這些木架上晾曬糧食。
從山頂往下看,整個夾拉村盡收眼底,在艷陽照射下,遠處的山峰和山腳下的夾拉村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一座座碉樓掩映在樹叢中,只露出高聳的主碉樓,山坳間還有一片片的農田,依稀可見正在耕作的藏族同胞。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