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省樹”“省花”PK今日開戰(zhàn) 蜀葵人氣高
四川的花和樹這么多,選誰來當省花和省樹?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四川人。從首輪投票的結(jié)果來看,蜀葵和銀杏的群眾呼聲挺高。
7月11日,在四川省林業(yè)廳和四川日報報業(yè)集團的指導下,華西都市報社聯(lián)合四川省林學會、四川省生態(tài)旅游協(xié)會、四川省生態(tài)文化促進會、四川省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四川省花卉協(xié)會、四川省林業(yè)產(chǎn)業(yè)聯(lián)合會等六大協(xié)會,共同發(fā)起全川人民推薦四川省“省樹”、“省花”行動。
四川“省樹”“省花”評選終極PK今日開戰(zhàn)
“四川的省花,非蜀葵莫屬。”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一直都是蜀葵的“忠實粉絲”。他認為,這種 以“蜀”命名并紅遍全世界的“川籍”花卉,最能代表四川人海納百川、頑強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操守。
7月13日開啟首輪投票以來,蜀葵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雖然中途被同樣高人氣的杜鵑反超,最終還是以88052票拿下首輪投票冠軍。
首輪投票已落下帷幕,本周,更激烈的PK即將開戰(zhàn)。最終“省樹”“省花”將在銀杏、楨楠、香樟、珙桐、柏樹以及蜀葵、杜鵑、蘭花、菊花、桂花中評出,究竟花落誰家,請大家持續(xù)關(guān)注。
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名家談
高人氣的“蜀葵”男女老少通吃,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林業(yè)大咖都是它的粉絲,連川籍 文化人流沙河、 作家阿來都為它傾倒。說起什么花最適合做四川的省花,兩人都脫口而出“蜀葵”。流沙河認為,最早出自四川的蜀葵,名揚海外的同時,卻被四川人漸漸遺忘了,“如果將蜀葵評為省花,有助于這種花被更多人深入了解、認識。”
流沙河:
歐洲人愛上蜀葵 四川人反而不熟悉
“如果要選四川的省花,我覺得,要讓人一聽名字就能聯(lián)想到四川,并且與其他省的省花區(qū)別開來的花。”85歲的川籍 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直接就說出了在他心中有資格當選四川省省花的選項:蜀葵。“光看這倆字,就曉得,這種花最早是出自四川。很多人不曉得,蜀葵在很早就從四川被引進到世界多個地方,受到人們喜愛。自16世紀起,來自遙遠東方中國的蜀葵,就已經(jīng)成為歐洲人最為喜愛的迷人花卉。在歐洲傳統(tǒng)的宮廷畫作中,蜀葵是入畫很多的一種花兒。在眾多的西方繪畫中,也都能見到蜀葵的身影。”
“不過,四川人自己倒不怎么重視這種花。”流沙河先生說,如果將蜀葵評為省花,“將會有助于這種花被更多人深入了解、認識。”
據(jù)考證,最早使用油彩的意大利畫家之一的彼得·佩魯吉諾在15世紀末的一幅畫中,就畫了一株單瓣的紅色蜀葵。另外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的提香·韋切利奧,于1550年所繪制的《人類的墮落》油畫,畫中的右下角有兩株正在盛開的紅色蜀葵。
阿來:
適應能力超強,蜀葵最能代表四川
作家阿來對植物學深有研究,常年行走在高原與盆地,拍攝記錄多種花草植物。2012年,阿來還出版過一本《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談到哪一種花最有可能成為四川的省花,阿來也提到蜀葵,“四川是一個植物花卉多樣性很豐富的省份。而‘蜀葵’可能是最能代表四川的一種花。而且,它直接就以‘蜀’命名。這個花兒長得很好。而且它延展性也很強,這個花兒本來是在內(nèi)地,但是它到了高原,在甘孜、阿壩、涼山,也很適應,開得更好了。”據(jù)介紹,蜀葵既耐-40℃酷寒,又能忍受38℃高溫。它有超強的適應能力。
蜀葵,又稱熟季花、戎葵、吳葵、衛(wèi)足葵、胡葵、斗蓬花、秫秸花等,多年生草本,由于它原產(chǎn)于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蜀葵莖直立而高;葉互生,心臟形;花呈總狀花序頂生單瓣或復瓣,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蜀葵于每年6月間麥子成熟時開花,得名“大麥熟”,因此,人們將它盛開的花期,作為麥收的吉日。
終極PK今天開戰(zhàn)
省樹代表隊中,排名第4的珙桐和排名第3的香樟的票數(shù)差距實在太小,而省花代表隊中排名第5的桂花粉絲積極爭取。應大家的呼吁,組委會經(jīng)過認真討論,決定將進入下一輪投票環(huán)節(jié)的名額由三強擴大到五強。這樣一來,菊花、桂花以及珙桐、柏樹也可加入最終“省花”“省樹”的角逐中。
今天,新的一輪PK正式開始,票數(shù)清零,蜀葵、杜鵑、蘭花、菊花、桂花以及銀杏、楨楠、香樟、珙桐、柏樹又在同一起跑線上,是一直高人氣的蜀葵、杜鵑繼續(xù)稱霸還是候選加入的菊花、蘭花后來居上?
本輪投票時間為7月25日12點-8月5日12點。最終誰能當上“省花”和“省樹”,60%的決定權(quán)在票選,還有40%聽專家的。我們將邀請100位林業(yè)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提出專業(yè)意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