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年映秀花開 “電”亮美麗新村
十年映秀,花開滿城。四月末,映秀的春天姍姍來遲。上百畝的芍藥花燦爛開放,迎來游客們紛紛駐足拍照。沿著干凈、整潔的水泥路,我們來到“5·12”震源地最近的一個村莊,震源新村。一排排藏羌特色的民居門口,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老人們圍坐一起聊天曬太陽,小孩們在旁邊追逐嬉戲,屋頂冒出縷縷炊煙。
震源新村,讓每一戶都通上電
下午四點過,87歲的王文新老人開始準備晚餐。他從冰柜里拿出魚干和蔬菜,將自己親手做的饃饃放在灶沿上。老伴兒坐在灶膛,將一塊木柴丟進火堆里。噼里啪啦燃燒的火焰,如同他們幸福的晚年生活一樣,有滋有味。
王文新和老伴兒是在2010年搬進這里的。在農(nóng)村生活了一輩子的他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像城里人一樣生活,“水通了,電通了,想吃什么都可以在家門口買到。”現(xiàn)在,王文新和老伴兒每個月有3500塊左右的養(yǎng)老金,家里也添置了冰柜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現(xiàn)在生活好,日子都盼頭,我們都希望多活幾年。”
王文新有個習慣,每天吃完飯之后,要回山上轉(zhuǎn)一圈,和守著老屋的兒子一起抽桿煙。王學平是老人的三兒子,今年已經(jīng)58歲了。雖然在震源新村有一座房子,現(xiàn)在還是習慣住在老屋里。
在王家老屋里,王學平養(yǎng)著27頭山羊,5頭豬,38桶蜜蜂。在我們來到老屋的時候,王學平正在給牲口磨玉米粉。他麻利地將玉米倒進粉碎機,啟動電源,一會兒細細的玉米粉便從另外一端出來了。“別小看我這個粉碎機,雖然只花了幾百塊錢,但是好用,我的小羊們可愛吃了。”王學平一邊抽著旱煙袋一邊說。
在震源新村,像王學平這樣的家庭很多。由于家里人都搬到新修的小區(qū)居住了,老房子便用來搞養(yǎng)殖。除了王學平這樣的小規(guī)模養(yǎng)殖戶,也有專門搞養(yǎng)殖的專業(yè)戶,一年可出欄1000余頭豬。為了幫助村里發(fā)展,2011年,國家電網(wǎng)專門為震源新村老房子架設了電網(wǎng)。“只要房子還有人住,不管是一家人,還是一個人,不慣是生活還是生產(chǎn),我們都一律給通上電。”阿壩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唐帥說。
網(wǎng)紅飯店“幸福帶勁”的新生活
映秀東莞大道,映秀最鬧熱的美食休閑一條街,家家戶戶都插著鮮紅的旗幟,掛著喜慶的燈籠。博愛新村飯店的老板楊云剛忙個不停,店里的客人送走一撥又一撥。雖然有點累,但“既幸福又帶勁兒”。
地震前,楊云剛是一名駕校教練。地震后,他們家分到了兩套臨街的房子,便張羅開了這么個飯館。從2012年開張到現(xiàn)在,生意一直很好。今年春節(jié),因為 總書記來過他的店,生意更加火爆,成為當?shù)赜忻?ldquo;網(wǎng)紅店”。春節(jié)期間12張圓桌坐不下,楊云剛干脆在街對面又擺了6張桌子。“初一到初七,每天平均接待2000人左右。”楊云剛說,全家6個人同時打理都忙不過來,還專門請了一個廚師。
除了楊云剛家,東莞大道整條街都是飯店、旅社、茶樓。2017年,映秀鎮(zhèn)接待游客256萬人次,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8元。地震后十年,映秀人民的生活,也一點一滴變化著。
現(xiàn)在,楊云剛的“網(wǎng)紅店”引來很多游客拍照。他總是將電力的燈打得亮亮的,“亮一些拍出來好看些。”對于他和更多的映秀老百姓而言,電力照亮的不僅僅是這條街道,不僅僅是游客的一張張笑臉,更是他們的美好生活。
國家電網(wǎng),用心締造映秀光明未來
在十年映秀嬗變過程中,在老百姓建設自己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國家電網(wǎng)一直在默默參與,并用自己的方式,帶給當?shù)厝嗣窆饷骱拖M?/div>
“5·12”汶川特大地震,國網(wǎng)四川阿壩電網(wǎng)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公司辦公大樓倒塌,包括兩名主要領導人在內(nèi)的35名職工罹難。國家電網(wǎng)以國家名義,舉全網(wǎng)之力,不到兩年時間,阿壩電網(wǎng)恢復超過災前水平。而震中映秀,這個全世界關注的中心,震后不到6天,在燒火坪搭建臨時電力保障指揮部,搶建臨時變電所。當燒火坪的鐵塔上的燈光照亮時,災區(qū)的每一人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除了保證居民和企業(yè)的日常供電,為了促進地方旅游發(fā)展,我們花了大力氣保障地震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地震學術交流培訓中心的供電。2014年至今,耕新文化教育基地、阿壩州的一些培訓中心又相繼落戶映秀,保障這些單位的供電工作成了我們?nèi)粘V匾ぷ髦弧?rdquo;阿壩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唐帥說。
采寫手記:“有電就有希望”
“沒有電的映秀是殘破蒼白的,有了電,映秀才如此秀美妖嬈!”連續(xù)關注、拍攝映秀十年的攝影家楊青由衷感嘆道。
一路上,彌漫著洋槐花的芬芳。十年映秀,變化天翻地覆。受傷的山體早已痊愈,曾經(jīng)的廢墟上,早已蓋上新房,老百姓搬進了新居。夜晚的華燈初上,游人如織昭示著這里的安居樂業(yè)。地震不堪回憶,而現(xiàn)實終為美好。不管是在十年前,那個暗黑的5月,還是新生的今天,電力帶給當?shù)厝嗣竦,始終是希望和向前的力量。(王建宏 鄧書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