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沒有幾個人會為了吃不上飯而不得已墮落,尤其是女子。但是在古代,男子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體現(xiàn)在社會的包容以及他們本身所具有的體力優(yōu)勢,因此可以活得很好。
但是古代的女子不被社會所包容,加之他們在體力社會,本身也不具備多大的生存優(yōu)勢,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賣身成為青樓里的妓女。而青樓里的女子一般來說,雖然社會地位低,但是他們是靠美色吃飯的,所以很漂亮。但他們是真的漂亮嗎?其實不見得,以有照片記錄的清朝女子為例,他們并非電視劇里面的那樣耀眼,真實樣貌顛覆三觀。
電視劇中的青樓女子
雖然古代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但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曾涌現(xiàn)出很多知名的女子,比如說兼才華和智慧于一身的女將軍婦好,又或者是才情突出的李清照,又或者是賢能的長孫皇后。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女子比較有名,他們就是頗具風情的青樓女子。
比如張好好、李師師等,雖然沒有留下相關的畫像等,但今天的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仍舊能看到他們的風姿。當然,歷史上的他們是否具有這份風姿,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明星扮演的他們確實很美麗。
所以因為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過去的那些青樓女子應該是非常好看的。畢竟青樓就是一個銷金窟,很多男人都會前往,在這里墮落。如果不夠好,那么那些古代的男人不會專門前往,甚至在這里一擲千金。
就算很多人沒有一擲千金的資本,但這也不會妨礙他們對這里的女子充滿向往之情。比如歷史上的大詩人杜牧,他在人生正當年的時刻看到了張好好這樣的歌姬,奈何時不與他,張好好跟了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他只能抱憾而去。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寫下了名動千古的《張好好詩》。
試想,如果張好好這類歌姬不好看,杜牧這些頗具才情的男子如何會念念不忘呢?但張好好具體長什么樣子,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在遙遠的唐宋時期的美女真實樣子我們不知道,但在近代時期,也就是滿清晚期的青樓女子長相,得益于當時照相技術(shù)的發(fā)展,所以如今的我們是可以看見的。那么,清朝時期的青樓女子到底長什么樣子呢?
滿清青樓女子
其實,看到滿清時期的青樓女子長相,很多人會感覺大跌眼鏡,覺得是被電視劇騙了,因為真實留下來的照片簡直顛覆三觀。
這個時期的青樓女子,依照我們現(xiàn)在的審美觀念來說,長得是不好看的。在照片中,從他們的神態(tài)來看,會發(fā)現(xiàn)這些女子大多都沒有什么精氣神,他們的眼神充滿了麻木。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一些青樓里面的女子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風情萬種的,因為這是他們的生計,因此必須要學會招攬客人。
然而滿清的青樓女子照片卻顛覆了這一事實。其實,仔細了解他們的遭遇,也可以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在古代,女子在青樓里面,注定是社會地位低下的,而且在封建禮教的約束下,很多女子更是以賣身為恥。
然而,在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他們不得不妥協(xié),比如一旦家中遇到無法應對的大事,需要大量的錢,很多女子不能在社會上靠自己的本事營生賺錢,只能到青樓賣身?梢哉f,他們都是不得已的。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進入青樓,他們成天要對著客人賣笑,而有些客人又十分苛刻,他們自然是不會有太好的狀態(tài)的。畢竟在青樓里面,他們與其說是在生活,不如說只是具有生命的行尸走肉而已。
除了進去不得已,在青樓里面也要分三六九等。如同青樓外面的社會一般,青樓里面會根據(jù)一個女子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為青樓里面掙錢多少程度,將其分為三六九等。姿色好的,攬客能力強的,自然是青樓里面的一等人,他們不用迎接太多客人,因為來消費的人,都是非富即貴。
而長相一般的、攬客能力也一般的,他們的生活就比較苦了。因為他們賺不到什么錢,所以只能是下等人。而下等人的生活跟奴隸沒什么區(qū)別。他們不僅要接待客人,還要打雜干事情,除此之外,他們的吃等一應跟下人一樣,只能吃粗劣的食物。在穿的方面就更是低劣了。
在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青樓里面的女子,他們沒有什么好看的首飾,甚至連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打滿了補丁。因為電視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青樓的女子即便是沒有太好的攬客能力,但至少還是穿得光鮮亮麗的,怎么都不會穿破爛的衣服。
結(jié)語
相比較我們現(xiàn)代社會,一切都在進步,而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樣貌狀態(tài),與物質(zhì)基礎和精神基礎有很大的關系。如今的社會,物質(zhì)基礎滿足了,所以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社會上有很多生活條件不錯的女子長得都很好看,加之他們不會因為有古代女子在青樓里面尷尬而有嚴重的精神負擔,所以狀態(tài)又更好些。
而清朝相對于過去的王朝,雖然生活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進入青樓的女子,都是身不由己的,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跟自己的受歡迎程度掛鉤,而且就算是花魁,也不見得有好的生活,遑論那些不是花魁的女子了。所以電視劇終究是藝術(shù)作品,它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