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傳記載張遼是聶壹之后,因避怨而變姓。聶壹,也就是揭開漢武帝與匈奴作戰(zhàn)的序幕---馬邑之戰(zhàn)的詐降者。張遼早年就是活在一個羌胡四起的年代,幽、并、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鈔,殺略不可勝數(shù)。靈帝末年,并州北方的云中、定襄、五原、朔方等郡為胡所陷,流徒分散。連并州刺史張懿也于中平五年三月,為休屠各胡所攻殺。
馬邑縣也淪為故城,盡管《元和郡縣志.河?xùn)|道三.朔州條》記錄了“建安中曹公又立馬邑縣,屬新都郡”,但馬邑縣城在漢魏之際時已經(jīng)移治他地(新馬邑縣應(yīng)在陘南,因為大部分移治的郡包括雁門郡,也移至廣武;晉時馬邑縣才移回雁門郡)。魏明帝太和二年時田豫為鮮卑的軻比能圍于故馬邑城,前面的一個“故”字就交代得很清楚,不是當時的馬邑縣,而是張遼的出生故地。也許是先祖的智慧和膽色,加上身處的亂局,迫使張遼不得不磨練自己的武藝,這樣就鍛鍊出曹魏名將張遼。
張遼少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而召為從事。以個人武勇而仕的,還有同樣有時人稱之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張楊等!端螘俟僦尽分赋鰸h制的州屬吏中,有兵曹從事一人,主兵事。從上文看,張遼可能任兵曹從事,省稱從事。
如前所述中平五年三月,并州刺史張懿戰(zhàn)死,其后董卓于中平六年被征為并州牧;《三國志.張楊傳》提及并州刺史丁原使張楊將兵,詣西園上軍校尉蹇碩,為假司馬。西園八校尉設(shè)立于中平五年八月,十、十一月就開始出征討亂,也就是說中平五年八、九月時,丁原已為并州刺史;換言之,張遼應(yīng)該就是中平五年時,被刺史丁原召為從事。當然,由于丁原沒有列傳,到底他在中平五年前是否已曾任并州刺史,無法得知。
其后丁原為騎都尉,屯兵河內(nèi)。靈帝崩,何進與袁紹商議后,決定密召董卓屯關(guān)中上林苑,又使王匡東發(fā)泰山郡強弩,并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本來這次朝廷的武裝斗爭,應(yīng)該是以何進勝利告終,因為其后袁紹在無外軍援助的情形下,也能盡誅宦官,但壞就壞在何進這個無謀之輩,在陳琳、曹操、鄭泰、盧植等人的有理勸諫下仍然一意孤行,硬要召豹狼般的董卓入京,從此漢家多災(zāi)多難了。
何進、張讓等人火拼歸天后,董卓用計讓眾人誤以其領(lǐng)大軍入京后,首先拼吞原何進的部曲,然后再陰誘呂布殺其主丁原,呂布以丁原眾投靠董卓,自此漢廷在董卓的掌握之中。何進未死前,張遼奉令往河北募兵;貋砗,張遼這原丁原部下,要么跟隨呂布一樣投靠董卓,要么像四世三公、門生遍天下的袁紹,在無法和董卓相抗衡下而走?偛荒苄Хê退粯幽急膹垪,以兵侵郡掠縣,走上土匪之路吧?所以張遼結(jié)果只能像討黃巾主帥皇甫嵩一樣,仕于朝廷,哪怕當權(quán)者為董卓。因此也不必苛責(zé)張遼這小小的從事,畢竟比他更有資格和實力反董的皇甫嵩、袁紹等也無能為力。
曹操首起義兵后不久,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三公移書與州郡,關(guān)東諸侯響應(yīng)并推袁紹為盟主。張遼是否從征?史料不詳,只肯定他無資格像守洛陽的朱儁那樣謀作內(nèi)應(yīng),哪怕張遼真有這打算。關(guān)東軍最終因各懷鬼而自散,但董卓也還是死于非命,為王允聯(lián)合呂布所誅。
在這件事上,張遼既不是涼州人,也不是董卓的嫡系,一定程度上只算因呂布領(lǐng)丁原部下后,隨同呂布而為董卓而戰(zhàn)。就算參與了呂布的行動也不算叛主,和呂布有很大的分別,當然呂布今次可以說是棄暗投明的義舉。
漢帝可以說是當時相當一部份人的民心所向,像日后曹操迎劉協(xié)后,遠在荊州的趙儼說出大家的心聲:“曹鎮(zhèn)東應(yīng)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結(jié)果很多仕子就投向許都。更極端的像手握數(shù)萬兵力、有威望的朱儁,李傕等納賈詡計,征他入朝,他就這樣自甘當個無兵權(quán)的太仆。
因此王允和呂布這次的掌握朝政,張遼雖然追隨呂布,但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繼續(xù)為朝廷效力,盡管當權(quán)者已經(jīng)不同。朝廷授予丁原和呂布也出任過的騎都尉予張遼,到底是呂布欲攏絡(luò)這同鄉(xiāng)兼舊同事,還是張遼討董有功,才得以授予這秩比二千石的中高級將領(lǐng)官職,史無明確交代。
好景不常,董卓余部李傕等納賈詡計反攻長安,呂布兵敗,將數(shù)百騎外逃。正如前述,他投奔各諸侯的過程,《三國志》與《后漢書》所述互相矛盾,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當呂布和袁紹聯(lián)合討伐張燕時,呂布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這從另一側(cè)面反映,高順、張遼還不算是其親近。(高順曾救呂布,但呂布卻與他疏遠,更以有姻親關(guān)系的魏續(xù)奪其兵,所以談不上是心腹。)
關(guān)東軍退兵后隨即露出他們的真面目,爾虞我詐、兄弟反目、忘恩負義等事也開始上演。青州黃巾殺掉原兗州刺史劉岱,曹操這個亂世之奸雄也成功轉(zhuǎn)危為機,從依附袁紹的局面慢慢轉(zhuǎn)為一州之長。收編青州兵后,曹操又出兵反擊首先入侵兗州泰山郡和任城國的徐州陶謙,但殺害平民太多,再加上曹操殺了反對自己的名士邊讓;陳留太守張邈本來地位高于沒有半塊地盤的曹操,袁紹和張邈有沖突,袁紹令曹操殺他但曹操拒不執(zhí)行,盡管如此,張邈心中始終有一根刺。最后演變成陳宮聯(lián)合張邈的背叛,迎呂布謀為共牧兗州。張邈之弟、廣陵太守張超也相助其兄。
張遼的出場倒不像嘉靖本演義那樣的描述:“陣圓處,呂布當先出馬,左有陳宮,右有高順。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于上首。”
因為《三國志.呂布傳》正文壓根就沒有提及“張遼”二字,泰山寇臧霸倒也有裴注見于《呂布傳》,也為范曄收錄進《后漢書.呂布傳》的正文內(nèi),日后呂布遣高順攻劉備于沛,《呂布傳》正文只提及主將高順,要不是《三國志.先主傳》有《英雄記》這條裴注,后人根本不知道還有張遼從征(正因有這條裴注,張遼之名才首見于《資治通鑒》)。
所以張遼不但不是呂布的心腹,連大將也未必能稱得上,只能算是眾多部將中的其中一員。順帶一提,張遼的容貌史書沒有提及,只是演義中的形象,與書中“面如琢玉,眼若流星”的馬超有幾分相似。
有勇無謀的呂布一年后兵敗于定陶,逃奔徐州,這時的徐州牧,已經(jīng)是由得到陳珪等擁護而繼任的劉備。劉備卻像陶謙那樣,讓呂布先屯駐小沛。不久,劉備就與自稱徐州伯、對徐州早有野心的袁術(shù)交戰(zhàn),留守下邳的張飛,與陶謙舊部曹豹發(fā)生沖突并殺掉,丹楊兵由此叛亂,呂布乘虛已入奪占。
劉備輾轉(zhuǎn)投靠已迎漢帝的曹操,呂布也因為沛相陳珪的說詞,與袁術(shù)開戰(zhàn),也投向曹操,但其實曹操正逐步準備消滅呂布。呂布發(fā)現(xiàn)后,先遣高順、張遼擊破劉備,就算曹軍的夏侯惇救援也無補于事。最后迫使曹操出征,得勝后乘勢圍呂布于下邳,納荀攸、郭嘉計,決沂、泗水灌城,呂布又像長安為李傕所敗那樣,部下叛變而敗,飛將最后也為曹操所殺。
侯成等諸將叛變,執(zhí)陳宮與高順二人而降,但并不包括張遼,這時張遼到底是否身在下邳城也不好說,只知道是曹操“破呂布”后(那些破、討、平、斬、禽等,其實只是所有傳中參與某役的總結(jié),例如從征的張飛隨劉備還許),他才投降,不存在先降甚至參與侯成等陰謀的可能性!度龂荆涞奂o》、《呂布傳》等只字沒提及張遼先降,或與侯成等一同投降。
陳琳的《檄吳將校部曲文》不但只是文學(xué),而且還是目標性甚明顯的檄文,全文引述曹操往事,主旨說穿了,只是讓江東士民應(yīng)效法前人,曹操一來馬上投降。為求行文簡潔,不可能本末倒置,重點放在解釋引例與事實的細微變化。廬江太守劉勛,還在文中稱作“舉郡歸國”,實情卻是為孫策所破,走投無路下投靠曹操,寸土沒獻的。
只能說對比高順的陷陣營和敗劉備與夏侯惇的戰(zhàn)績,張遼日后諸戰(zhàn)中,表演出自己的軍事能力和戰(zhàn)績,要遠遠的有力得多,不然唐、宋武廟和《十七史百將傳》,張遼也不會有幸皆能入選。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