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歷史上,多爾袞(1612-1650)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寵愛的妃子,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即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愛屋及烏,母親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多爾袞三兄弟的地位自然不同尋常。
年少時,多爾袞就跟隨父親努爾哈赤南征北戰(zhàn),在十六歲就獲得一個榮譽稱號“墨爾根代青貝勒“(”聰明王”的意思),可以說是少年得志的典型。后在皇太極身邊,多次參加重要戰(zhàn)役,得到皇太極的信任,逐漸成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他時常親自沖鋒陷陣。
有一次大戰(zhàn),敵人炮火猛烈,后金損失慘重,但皇太極只責(zé)備了多爾袞的手下,沒有對多爾袞沖鋒陷陣進行勸阻。還有一次,他竟差點戰(zhàn)死。就是這樣拼命地戰(zhàn)斗,讓多爾袞在年少時就立下不少戰(zhàn)功,在眾多兄弟之中站穩(wěn)腳跟。
努爾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極繼位稱帝。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崇德,改國號為大清。多爾袞憑借自己的戰(zhàn)功,受封為和碩睿親王,身份地位特殊,為第一等爵。
皇太極死后,國家權(quán)力出現(xiàn)真空,皇位爭奪異常激烈,主要形成了兩派。
一派以多爾袞為首,另外一派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為爭奪皇位,兩派明爭暗斗。這里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而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實際上,二者都有繼位的資格,因為在古代,繼位帝王,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繼這兩種方式。
兩派都握有重兵,多爾袞一方掌握著兩白旗勢力,豪格一方掌握了兩黃旗勢力。一時間劍拔弩張,各不相讓。但是雙方又都有所顧慮,因為一旦開戰(zhàn),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最后,多爾袞審時度勢,拒絕了擁戴者對自己的推薦,也不讓豪格繼位,而是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讓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幼的福臨繼位,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佐。既然是皇太極的兒子,其他人自然沒有話說,從而避免了清王朝內(nèi)部的分裂和相互殘殺,為今后問鼎中原打下了基礎(chǔ)。
擁立福臨的多爾袞雖然沒有當(dāng)上皇帝,但福臨年幼,多爾袞自稱攝政王,獨攬大權(quán),成為清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644年李自成率領(lǐng)的大順軍攻克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的一棵樹上,標(biāo)志著明朝統(tǒng)治的結(jié)束。多爾袞抓住機會,接受了遼東總兵吳三桂的援助請求,統(tǒng)兵入關(guān)。
同年九月,多爾袞迎接順治皇帝福臨進入北京,把都城從沈陽遷到北京,實現(xiàn)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主中原的夙愿。多爾袞一方面大敗李自成農(nóng)民軍,鎮(zhèn)壓張獻忠農(nóng)民軍,一方面繼續(xù)派兵南下,剿滅明朝殘余勢力,統(tǒng)一全國。
從此,多爾袞總領(lǐng)朝廷事務(wù),權(quán)勢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高,稱號由“叔父攝政王”進為“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