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一生兒女眾多,但是,最著名的莫過于兩個:一個是扶蘇,一個是胡亥。而且,秦始皇的這兩個兒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扶蘇是以賢明著稱的,而胡亥則是以殘暴和荒唐著稱的。以至于秦始皇死后,胡亥做了皇帝的消息傳到民間以后,陳勝居然會考慮以“胡亥得位不正”和“擁立公子扶蘇”作為反秦的口號。只是,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么秦始皇的名字是嬴政,而秦始皇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
這一切,要從上古時代說起。在當代,姓氏是一個概念,但是在漢朝以前,姓氏是兩個概念。姓可以衍生出很多氏。一般認為,姓氏是原始氏族制度在夏商周三代的一種殘留現(xiàn)象。秦國和趙國,其實都是嬴姓趙氏,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是一個祖先。不過,對于秦趙同祖這個說法,在近代爭議很大。有認為秦和趙確實是一個祖先的后代,也有人認為真相并非如此,而這一切,還要先從趙國的起家說起。
春秋時代,中原諸侯中勢力最大的,莫過于齊國和晉國。而相比之下,晉的實力要比齊國強很多。而晉國自從晉獻公逼死了太子申生以后,晉的嫡長子繼承秩序受到破壞,晉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若干次內(nèi)亂,等到晉文公掌握晉國大局以后,晉國的公室早已經(jīng)因為若干次內(nèi)耗而人丁衰落,并且晉文公為防止公室作亂,于是重用卿大夫,最終,導致卿大夫的勢力不斷膨脹,在春秋后期,卿大夫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晉國,并且,韓趙魏三個卿大夫還瓜分了晉國——由此產(chǎn)生了戰(zhàn)國七雄的韓趙魏三個諸侯國。
韓趙魏三國都曾在戰(zhàn)國時代威風一時:魏國的魏武卒天下聞名,韓國的兵器制造業(yè)也讓周圍國家忌憚,而趙國的軍事實力,更是僅次于秦的存在。而起初秦只是個西戎小國,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秦國的嬴姓趙氏很可能是基于秦想和趙國攀親戚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理論。 不過也有說法認為,秦人是西周時代從中原遷移到西戎的,確實和趙國的祖先是一家子。不過,不論真相如何,至少在戰(zhàn)國時代,秦和趙的宗室,都是嬴姓趙氏。
并且,秦始皇嬴政這種表述,其實是漢代以后才有的。因為按照漢朝之前的規(guī)矩,男子從氏,女子才從姓——也就是說,男丁的名字,是冠以氏來命名。比如秦始皇的名字是政,而且是男丁,那么他的全名是趙政。而扶蘇和胡亥,都是秦始皇的名字,并沒有冠以氏。因此,秦始皇的倆兒子的全名分別是趙扶蘇和趙胡亥。漢朝以后,原本的姓氏的概念因為秦漢戰(zhàn)爭而淡化——因為六國貴族被秦大量消滅,余下的貴族很多也在秦漢之間的戰(zhàn)爭中被消滅,因此,原本的姓氏概念逐步變得沒人去講究,后世史學者考慮秦國是嬴姓,于是索性稱秦始皇為嬴政。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