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網(wǎng)上流傳毛小鳳道長是黃巾軍留下來的黃冠道人 道士稱謂的由來
隋唐道士,習(xí)慣上男稱道士、黃冠、男官,女稱女道士、女冠、女官、女真。稍晚, 女道士則稱道姑。更為晚近,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
南北朝時代道士已多出家,但直到北宋,道士蓄妻室者仍多。宋人王木永說:“黃 冠之教,始于漢張陵,故皆有妻孥,雖居宮觀,而嫁娶生子,與俗人不異。奉其教而誦 經(jīng),則曰道士。”⑦宋皇朝曾嚴(yán)令禁止。至金元全真道興起后,規(guī)定道士須出家住宮觀。 “火居道士”乃指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以別于出家的全真道道士。
普通道士
道士只是一般的通稱。在歷史上,或因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或因道教認(rèn)為道士 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各有深淺和高低,或因擔(dān)任教職的不同,道士便有各種不同的稱謂。 擇要簡述如下:
道人 最初與方士同義!稘h書·京房傳》和《五行志》記西漢京房易法云:“道 人始去,寒,涌水為災(zāi)。”“道人始去茲謂傷。”諸家注皆云“道人”即“有道術(shù)之人” ⑧《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注引《獻(xiàn)帝起居法》亦記有道人及女巫歌謳擊鼓下神 事。王充《論衡·道虛》云:“夫文摯,道人也,入水不濡,入火不爇。”⑨此處道人 即謂有仙道者。道教創(chuàng)立之后,道人一詞曾專門指道士,見于東漢至西晉間道書。例如 《太平經(jīng)》和《老子想爾注》多處提到道人,即具此義。《妙真經(jīng)》云:“道人圖生, 蓋不謀名。”《老君家令經(jīng)》云:“道人百行當(dāng)備,千善當(dāng)著。”亦均指道士。南 北朝時代,乃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qū)別于道士。唐以后,又以道人泛指道術(shù)之人,或指 道士。宋元以降,常以“某某道人”為道士道號,如“林間羽客樗櫟道人”等等。文人 亦多取以為號,但以道人指道士更為常見。
道人
黃冠 黃冠一詞始見于《禮記·郊特牲》指祭時所戴之冠。早期道教徒尚黃。《后 漢書·滕撫傳》載,漢順帝末年,馬勉反,“皮冠黃衣,帶玉印,稱黃帝”!逗鬂h 書·皇甫嵩傳》謂張角黃巾軍“皆著黃巾為標(biāo)幟,時人謂之黃巾”。北朝佛教徒也說, 張角、張魯?shù)仁挤S衣!赌鲜·沈慶之傳》謂:“僧昭別號法昭,少事天師道士,常 以甲子及甲午日夜著黃巾衣褐,醮于私室。”AF故世人根據(jù)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 冠。
黃冠道士
羽客 也作“羽士”、“羽人”。語出《楚辭·遠(yuǎn)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 死之故鄉(xiāng)。”本義為仙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jìn)而專指 道士!妒酚·封禪書》記載方士欒大穿著羽衣,即象征能升仙。后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居士 此稱盛于南北朝!独暇嫠紙D》云:“出俗居道,居道化俗,涅而不緇, 故號居士。一曰道士,士即事也,習(xí)事超倫,謂之大覺。”但后世多不用此名,一般 用以指稱在家奉道的信眾,如同佛教所稱。或謂“道民”。
羽士
先生 是道士的尊稱或謚號、賜號!度龂·吳書·孫破虜討逆?zhèn)鳌纷⒁督?傳》稱,時有道士瑯邪于吉往來于吳會,人多師事之,孫策母尊其為“于先生”!度龂·魏書·王衛(wèi)二劉傅傳》注引《魏氏春秋》及《晉陽秋》皆稱嵇康尊道士孫登 為“先生”!墩嬲a·真胄世譜》稱東晉道士許邁“即先生也”,后世道書即共尊其 為“許先生”。
許邁先生
自東晉以后,道士也可自稱先生(但須盟誓于神或經(jīng)眾道士認(rèn)可),并依其本命干 支所屬五岳方位而稱“某岳先生”,或以其志向、道行而稱“某某先生”!短珮O真人 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jīng)要訣》(以下簡稱《敷齋威儀經(jīng)》)規(guī)定:“學(xué)士若能棄世累,有 遠(yuǎn)游山水之志,宗極法輪,稱先生,常坐高座讀經(jīng),教化愚賢,開度一切學(xué)人也。假令 本命寅卯屬東方二辰,稱東岳先生。四方效此辰,(如)戌丑未生,稱中岳先生。若復(fù) 清真至德,能通玄妙義者,隨行弟子同學(xué)為稱某先生。某人鉤深致遠(yuǎn),才學(xué)玄洞,志在 大乘,當(dāng)稱玄稱先生,或游玄先生、遠(yuǎn)游先生,或宣道先生、暢玄先生。略言其比,不 可逆載。須世有其人,學(xué)者稱焉。大都法如是耳。言名上清,清齋七日。先生位重,不 可妄稱,鬼神不承事,以天考考人。先生者,道士也。”這在道教中成為定例。南朝 宋以后,稱某道士某某先生,多系朝廷賜予高道的謚號,如“簡寂先生”(陸修靜)、 “貞白先生”(陶弘景)、“升真先生”(王遠(yuǎn)知,原謚“升玄先生”)、“體玄先生” (潘師正)、“貞一先生”(司馬承禎);也有生前賜號,如“玄靜先生”(李含光)。 宋代賜“先生”號,是表示一種殊榮,其名位高于大師。但道教內(nèi)部一般仍以先生尊稱 道士,例如稱褚伯玉為“褚先生”,陶弘景為“陶先生”,黃知微為“養(yǎng)正先生”,李 志方為“李先生”等。
真人 是一種尊稱或修行名位。真人一詞見于《莊子·大宗師》,指不懼水火、不 知悅生、不知惡死、異于常人者。 《史記》載方士所謂真人“陵云氣,與天地久長”,即仙人的別稱。道教亦用此 義,但用以指道行甚高的道士。如東晉南北朝道士已稱張陵為“正一真人”,許謐為 “上清真人”!斗簖S威儀經(jīng)》謂道士稱先生后,“于此學(xué)仙道成,曰真人。體道大法, 謂之真人矣”。唐代道士也有稱真人的,如稱王遠(yuǎn)知為“王法主真人”,孫思邈為 “孫真人”,葉法善為“葉真人”。北宋神宗時曾定神仙封號,先“真人”,后“真君”。 元代則用以封道教首領(lǐng)和高道。“真君”品級高于“真人”一等,但通常不用于尊稱在 世的道士。
孫思邈真人
天師 是個別道士的尊稱。狹義專指張陵或其嗣號之后裔。但后世也有個別道士稱 “天師”,如北魏寇謙之、隋焦子順、唐胡惠超、葉法善、薛季昌、劉處靜等等。 前期正一道又有“師君”一號,意謂首領(lǐng),稱張魯、寇謙之(分別見《三國志·張 魯傳》和《中岳嵩高靈廟之碑》)。
另有“鬼卒”、“祭酒”、“治頭大祭酒”諸號。祭酒本為古代宴飧時的主持人, 三張借以為教職。
道教四大天師
大師 道士尊稱和名位。唐宋間封建王朝為了加強(qiáng)對道士的控制,增強(qiáng)道士的榮譽(yù) 感,賜予道士紫衣、師號,稱“某某大師”。如聶師道號“逍遙大師”,王棲霞號“玄 博大師”,劉從善號“全素大師”,賈善翔號“崇德悟真大師”。一些被認(rèn)為道品高尚、 為朝廷所尊禮的個別道士,如王遠(yuǎn)知、申仙翁、朱自英、邱處機(jī)等,則賜號“國師”。
邱處機(jī)大師
法師 精通經(jīng)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范的道士。始見于東晉末南朝宋初。 《太上洞玄靈寶真一勸戒法輪妙經(jīng)》借太上玄一真人告葛玄說,往昔受此經(jīng),“今復(fù)被 師命,為子作三度法師”。又云:“太上命太極真人徐來勒保汝為三洞大法師。”陸 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愿儀》“法師”條稱:“經(jīng)云:當(dāng)舉高德,玄解經(jīng)義。 斯人也,道德內(nèi)充,威儀外備,俯仰動止,莫非法式。三界所范,鬼神所瞻,關(guān)啟祝愿, 通真召靈,釋疑解滯,導(dǎo)達(dá)群賢。”《太清五十八愿文》亦云:“能養(yǎng)生教化,為人 軌范,是法師也。”這一時期已稱張陵為“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后又按所受經(jīng)箓整 備為各種法師,如正一法師高玄法師、洞神法師、洞玄法師、洞真法師、大洞法師、三 洞法師等。
陸修靜法師
煉師 修煉高深的道士。起初多指修習(xí)上清法者!短屏洹肪硭脑疲“道士修行 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其德高思精,謂之煉師。”這反 映了唐統(tǒng)治者推崇上清修煉法的情況,因?yàn)樯锨迮傻朗科赜趥人修煉。例如,唐睿宗、 玄宗皆稱司馬承禎為“司馬煉師”。《龍鶴山成煉師植松柏碑》謂上清派女道士成無為 (丹棱人)“調(diào)形煉骨,卻粒茹芝”!睹┥街尽酚洷彼蚊┥蕉趲熤熳杂⒃ 與明真張煉師(即張紹英)居積金山頂試辟谷術(shù)。后又泛稱行內(nèi)丹等修煉法者,例如稱 宋修絕粒之女道士陳瓊玉為“妙靖煉師”,金元修內(nèi)丹的全真道士李志源為“圓明真人 李煉師”。
煉師與法師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法師側(cè)重于傳授經(jīng)箓、修齋行道,煉師側(cè)重于修煉內(nèi) 外丹。
練師
律師 傳授戒律之師。早期道教戒律是與經(jīng)教一并傳授,由法師兼此任,故無律師 專名。自唐以后始有律師一號。后世全真道重視戒律,律師稱號頗尊!督鹕w心燈》載, 全真龍門派稱其各代主要傳人為律師,如第七代王昆陽(名常月)律師,第八代伍沖虛 律師等!栋自朴^志》所載歷代住持,多由律師擔(dān)任。
祖師、宗師 祖師為各道派的創(chuàng)始人。例如正一道稱張陵為“祖天師”,全真道稱 王嚞為“重陽祖師”。宗師則為各派傳道的首領(lǐng),如茅山宗尊歷代傳宗人為“第若干代 宗師”,全真道、正一玄教皆稱首領(lǐng)為“某某大宗師”。又泛指師之師。 《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三云:“師之師準(zhǔn)祖師,祖師之師準(zhǔn)曾祖,曾祖之師準(zhǔn)高祖, 高祖之師,一號宗師。宗師至弟子身,是為五代祖師。”LI住持、方丈 宮觀首領(lǐng)或主 持人。南朝時代稱“館主”,如陸逸沖、丁景達(dá)、馮法明稱華陽館主,許靈真稱嗣真館 主。
張?zhí)鞄?/p>
唐代以后則稱“觀主”,如黎元興稱至真觀主。又號“法主”,如孟靜素稱至德觀 法主。《唐六典》卷四云:“每觀觀主一人,上座一人,監(jiān)齋一人,共統(tǒng)眾事。”唐 以后多稱觀主為住持,后世則住持亦號“方丈”。“方丈”一名較晚出,實(shí)由“上座” 嬗變而來,實(shí)際上是一種榮譽(yù)職稱。全真道重視傳戒,故方丈多由律師擔(dān)任,平日不管 觀中事務(wù),傳戒之后就退居后院。此外,還有監(jiān)院、都管、知客、都講等各種名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