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翻翻黃歷,明天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了,又一個“重日”。那這個重日是不是也有什么講究呢?
的確是有,因為這天啊,鬼門大開,鬼下山啦......
在傳統(tǒng)民俗里,每年的三月初三被稱為“上巳節(jié)”,這里的“巳”可不代表祭祀,而是“巳日”的意思。
“巳”的本意是指襁褓中的嬰兒,因此古代女子都會在每年的三月巳日,祭祀象征生育之神的高禖( méi),祈求子嗣綿延,人丁興旺。
此外,民間還傳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俗語。我們的祖先軒轅出生在三月三這一天,因此,上巳節(jié)還有祭祀先祖的傳統(tǒng)。
其實,按照傳統(tǒng)農(nóng)歷,上巳節(jié)都應(yīng)該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因此,每年的日期也不固定,比如,今年農(nóng)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就是三月初四。
而改成固定的三月三,卻是因為一個人的“懶”,這個人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曹丕登基后,覺得每年都要計算巳日太過麻煩,于是干脆就將上巳節(jié)固定在了每年的三月初三。
既然是求子、祭祖的日子,為何又與“鬼”扯上了關(guān)系呢?
這講起來還真有點玄乎:古人相信,一個活生生的人,除了肉身,最重要的就是有三魂七魄,這三魂藏于精神當(dāng)中,控制著人的意識、情感等;而七魄藏于形體當(dāng)中,影響著人本身的知覺、感知等。
而三月三這天陰陽相重,鬼魂游蕩人間,很容易將小孩兒、病人的魂魄勾走,所以這天驅(qū)鬼,其實就是為了活人招魂,魂魄歸來,自然就能神清氣爽,恢復(fù)健康。
所以,與其說三月三是個“鬼節(jié)”,不如說是個招魂復(fù)魄的“中國復(fù)活節(jié)”。
為了防止鬼魂出沒勾走家里人的魂魄,不少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驅(qū)鬼”習(xí)俗,比如在江南一帶,就靠鳴放鞭炮嚇走小鬼;
河南中原一帶,三月三這天還會在門前掛上一串大蒜,寓意鬼經(jīng)過了這戶人家,也會“算(蒜)了吧”。
但在傳統(tǒng)禁忌里,三月三這天一定要做的就是下面這4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洗澡,還不同于平時的洗澡,這天一定要弄草藥洗澡,這其實是源于一種“蘭湯辟邪”的巫術(shù)。
據(jù)史料記載,每年三月三這天,古代的男男女女就會在女祭司的帶領(lǐng)下,用蘭草在河邊沐浴祭祀。
沐浴完后,女祭司還會手持茅草,向四方叫魂,一是請山川神靈前來享用供奉的祭品,二是為了喊話死者和生者的魂魄,讓他們各自回家。
為何要用蘭草?這是因為蘭草芳香,不僅是一味驅(qū)蟲、清潔的中草藥,還有辟邪之意。
而選在巳日沐浴,也有“巳者,祉也”的講究,寓意在陰陽相重的日子里,沐浴凈身,就能身心舒暢,遠(yuǎn)離病害,祈求福祉降臨。
所以,明天晚上,可以給自己準(zhǔn)備泡一個草藥浴哦,在季節(jié)交替之時可以強身健體,還能辟邪保平安。
陽春三月,也是吃青團的時節(jié),因為做青團的艾葉也有驅(qū)邪的寓意。
所以在江南地區(qū),人們在制作青團時,會用艾粉捏出自己家人的生肖屬相,放在蒸鍋上蒸熟之后,就放在窗口自然陰干。
待到立夏時,將這屬相搗碎了加水燉著,給家人吃下,就能招魂復(fù)體,提神醒腦,在盛夏時也能防止食欲不佳、精神渙散的癥狀。
剛剛咱們說了,“巳”有著新生之意,所以在三月三最需要保護的就是家里的小孩子了。如果發(fā)現(xiàn)平日活潑的孩子突然呆滯、木然,那就是丟魂了。
這時,只需要將一顆煮熟了的雞蛋,略微晾涼,在還有余溫時,將孩子抱到家門口,用雞蛋在孩子頭上、身上慢慢滾,一邊滾,一邊呼喚孩子的名字。
待雞蛋滾遍全身后,把雞蛋燒掉或是埋到地下就行。
這樣做,就能招回孩子丟失的魂魄。
小孩子滾雞蛋可以招魂,咱們大人用薺菜煮雞蛋吃,功效可是意想不到哦!
俗話說“三月三,薺菜賽神丹”,而用薺菜煮雞蛋吃,可是神醫(yī)華佗自創(chuàng)的養(yǎng)生秘方,能強身健體,清火防病。
除了以上這些民俗活動,我們還可以在三月三這天佩戴佛像、觀音、本命佛這些護身佛,也可以得到佛法庇佑,避免鬼祟入侵。
而小孩也可以佩戴銀制長命鎖,寓意驅(qū)除邪祟,長長久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