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慶余年中的登高出自哪里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么?
最近,電視劇《慶余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兜歉摺方(jīng)范閑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么詩圣杜甫的詩會讓范閑博得滿堂彩呢?
俗話說,文無第一,杜甫的《登高》卻被稱為古今第一七言律詩,被歷代詩評家推崇。
明代的 詩評家胡應(yīng)麟,就贊杜甫的《登高》,他說:此章五十六字, 如海底珊瑚, 勁難移, 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 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中亦評: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也曾出現(xiàn)初中的語文課本里,我們一起熟讀并背誦。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在古代,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又稱為登高節(jié),在這一天,古人會帶著家人或者朋友一起相約登高遠眺、出游賞景。
在這個“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日子里,杜甫卻是一個人。
公元767年重陽節(jié),五十六歲的杜甫,一個人在夔州城外的白帝樓的高臺上,一邊登臺,一邊思考,于是就有了這“曠世神作”。
前四句寫登高感觸,后四句寫登高所感。
首聯(lián)是寫登上高臺所見所聞,杜甫在寫景抒情用詞造句上功力深厚,仿佛導演了一部動態(tài)的工筆畫風格短視頻,現(xiàn)場感十足,有動有靜有背景。
頷聯(lián)給了個大全景,滾滾長江、無邊視野都在此句中盡展,氣勢磅礴、恢弘大氣。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十四字概括一生,杜甫的凝練能力可謂讓人驚嘆,前半生的潦倒和后半生的感慨都在這幾個字里。有學者賞析稱,這萬里悲秋的悲,有八九層悲的意思,抒發(fā)了杜甫無限的感慨。
尾聯(lián)戛然而止,意猶未盡,一杯濁酒澆不走憂愁和苦恨,留下的思考交由讀者。
獨自,并無暗自哀傷;登高,卻未無病呻吟,杜甫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壯烈的感情,都能凝結(jié)在這首詩中。
走進這首詩,仿佛能聽到杜甫對畢生追求不遇的慨嘆,也能感受到詩圣那闊達的胸懷。鏡頭從景切換到內(nèi)心,在這些氣勢雄渾的名句中,我們仿佛可以跟著杜甫回顧了他的一生。
一位年過半百、生活困頓、身經(jīng)磨難、漂泊無依、功名未成的人,他沒有放棄依然心懷抱負。他登高遠望,詩句躍然紙上,他痛苦著,他憂愁著,他也在吶喊著。而所有對這首詩的褒獎,也是對這位對社會充滿熱情、對民生充滿關(guān)懷的偉大詩人的無限回音。
在結(jié)構(gòu)上,這首詩也被成為是七言律詩的典范。律詩寫作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每一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韻,必須一韻到底,也不可以臨韻通押。所謂鄰韻,指的是發(fā)音相近但韻部不同的字。除此之外,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也有定規(guī)。
從規(guī)范的角度看,《登高》對仗工整,平仄嚴謹,被稱為七言律詩的典范。
在七律排行榜上,第一之爭,還有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崔顥的《黃鶴樓》。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被稱為第一是南宋詩論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 詩評》中說的,原話是: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除此之外,沈佺期的《獨不見》也出現(xiàn)在決賽圈。
獨不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獨不見》雖以閨怨為主題,卻能見出詩人駕馭素材、表現(xiàn)情感的高超藝術(shù)。
千百年來,這三首詩中的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擁簇者,粉絲團甚至有了自己的名字,比如:杜吹。支持《登高》的人說杜甫是 的“集大成者”的古體詩詩人,支持《黃鶴樓》的人覺得崔顥在意象上已經(jīng)完勝其他二位了,而支持《獨不見》的人說這首詩對人的情感狀態(tài)體察地細致入微。
后世對于這三首七言律詩的品評眾說紛紜,各家粉絲誰也不肯讓步。有人說杜甫富貴氣不足,有人說崔顥詩品好人品卻耐人尋味,有人說《獨不見》的結(jié)句太弱……
可無論誰是古往今來的七言律詩第一,這些偉大的作品歷經(jīng)歷史和時間的考驗,都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啟迪。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