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風堂專注少兒國學教育“心性蒙養(yǎng)”,讓孩子受益終生
疫情期間對于家長們來說,孩子課業(yè)輔導可以說是最頭疼和無奈的事情之一了,面對“輔導崩潰現場”,眾多家長感同身受,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家長們除了在輔導時引導孩子攻克難題,更要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幫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良好品德,提高孩子學習自主性、思考獨立性。然而面對家中屢教不改的“神獸們”,該如何喚醒他們的行為意識,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自己的舉止,并內化為自身修養(yǎng)的一部分,融入到日常生活,成了父母們的必修課。
在眾多教育分支中,傳統教育相對來說更加重視兒童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對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蒙養(yǎng)孩子心性。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fā)的《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求在各個教育階段貫徹落實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幼兒、中小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可見國家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蒙養(yǎng)教育的重視。政策驅動下市面上也涌現出一批國學教育機構,一時間掀起一陣國學熱潮,臨風堂作為倡導國學書畫養(yǎng)性少兒教育品牌,在教育領域歷史性地率先提出兒童“心性教育”,實現百年樹人的書香門風,讓孩子受益終生。
國學蒙以養(yǎng)正,養(yǎng)成良好品行
國學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數千年的積淀,不少國人提升心智都是從國學啟蒙開始的,然而現代教育更多的是傳授學科知識,鮮少涉及對孩子為人規(guī)范、基本道德常識方面的系統教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難自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家長對高品質的國學教育需求呼之欲出,以臨風堂為代表的國學教育機構作為現代教育的補充,填補了孩子們在傳統文化心性蒙養(yǎng)教育、成長根基教育和文化信仰方面的空白,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與認可。
臨風堂主張“以童蒙養(yǎng)正”,針對5~12歲年齡段的孩子進行禮儀教導和德行熏陶,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以純正的經典國學為載體,為孩子樹立圣賢榜樣,授予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和為人處世之道,提升氣質涵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淳厚天性、良好品行。
國學、國畫、書法三課合一,形成高端文化品格
除了博大精深的國學知識,中國書畫作為十大國粹之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只是培養(yǎng)一項興趣愛好,還能美化生活,提高素質,讓孩子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修身,感受文中萬象、畫里真意,在一字一畫中變得更加靈犀通透。秉承國粹傳承的教育宗旨,“以書畫養(yǎng)性,以國學養(yǎng)正”的教學理念,臨風堂采用全新的國學教育模式,將國學、國畫、書法有機結合,三課一體,學習過程中引導孩子自主分析,獨立創(chuàng)作作品,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提供更為豐富的課程內容,觸類旁通的生活學習方法論,在思考中感悟藝術真諦,蒙養(yǎng)心性,讓孩子形成高端文化品格。
國學家庭指導,營造擁有書香內涵的家庭氛圍
眾所周知,孩子最初的思想啟蒙來自原生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心性培養(yǎng)同樣至關重要,在給孩子進行文化熏陶的同時,臨風堂也注重對家長的引導和培訓,開設國學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從目前國內家庭教育現狀、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迷茫及當代兒童缺乏品格塑造教育等角度出發(fā),扎根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多年教學研究成果,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目標與方向,精準解析正確的育兒方法,樹立良好家風,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和書香內涵的美滿家庭。
臨風堂一直秉承著國粹傳承、為愛而行的初心,以及讓傳統文化走進千萬家庭的愿景,著力于孩子品格修養(yǎng)的塑造,校內校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依托藝術境教與文化浸潤,讓孩子領悟課程背后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與哲學精髓,解決兒童心性蒙養(yǎng)的歷史難題,讓孩子在國學系列課程的學習實踐中,依于仁,據于德,志于道,游于藝,幫助孩子學會做人,從小開發(fā)內心的真善美,將國學傳統文化所學所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