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說話比主動讓座更可貴
時間:2019-08-27 14:0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學會說話比主動讓座更可貴
近日,“高鐵讓座反被打”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事情本已過去,仍有部分網友議論紛紛,王女士希望網友們理性看待。(8月26日新浪網)
我們常說“打架的沒一個好的,有一個好的就不會打架”,隨著高鐵越開越多,乘車的人也變得五花八門。此前高鐵的不文明行為也發(fā)生過,比如:霸座、廁所吸煙、強行阻止關門等,直至如今發(fā)生的讓座反被打的一幕,說起來可笑,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分析起來我們卻能找到當事人的不足之處。
事情原本是這樣的,8月18日在G62次列車上,乘客王某見另一乘客劉某帶著孩子座位擁擠,起身讓出座位,自己站到其他車廂去,由于站的時間較長王某有點疲憊就回到自己座位,劉某也讓孩子起身將座位讓出去。但劉某未表示感謝,王某心生不滿。事后王某上廁所起身時用力掀起小桌板險些夾到孩子的手,雙方發(fā)生言語沖突,繼而撕扯毆打。劉某的說法是王某起身讓座并未說是給她讓座,她原以為是王某上廁所,所以就未說感謝的話,而王某因主動讓座未得到感謝,就發(fā)脾氣,抱怨他人不知道感恩,所以起身那一下差點夾到劉某孩子的手,所以就釀成了之后的悲劇。
讓座本是一件大嘉贊賞的事情,可到了王某這里為何就變了味兒,還釀成互毆?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乘客之間缺乏語言交流,同時也反映出了快節(jié)奏生活下,人們都急于趕路,卻忽略了趕路時的“鄰居”。若王某在起身時隨口說一句“您帶孩子不容易,先坐我的位置吧”,事情將發(fā)展到截然不同的一面,互毆也將避免。
當然這并不是說劉某就沒責任了,假如王某真的只是上廁所,那么在王某上廁所回來后,劉某也應該因占用了人家一會兒座位而表示感謝,但問題就出在劉某連句話也不說,連個招呼也不打,有的只是一個不屑一顧的眼神,所以才造成矛盾。
要知道,在以往的綠皮車年代,盡管火車速度慢,車廂環(huán)境差。但那時的網絡并沒有現在發(fā)達,在車上無所事事的時候,就是與周圍的旅客聊天,一趟車下來光朋友都認識了好幾個。可如今,人一上車,就是拿出手機,要么微信聊天,要么看電影,很少與周圍的人溝通,表面上看很高傲,其實很孤獨,缺乏了旅行的樂趣。王、劉二人的悲劇似乎也是在呼吁社會要加強交流和溝通,別讓手機隔絕了現實交友的渠道。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與社會產生這樣那樣的關系。
在高鐵與日俱增的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是文明出行,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在做好事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說話,千萬不要因為缺少只言片語的招呼,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文/王路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