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羅摩衍那》描繪了一個神奇的猴子王國,猴子王國里的眾多猴將都是天神之子,如風神之子哈奴曼、將作大神之子那羅,他們都是按照大梵天的旨意下凡幫助羅摩的天神,大梵天無所不能,孕育造化天地萬物,體現了古代印度教“梵”是宇宙萬物本體的思想。隨著《羅摩衍那》在印度民間廣為流傳,哈奴曼的形象深入人心,印度人已將哈奴曼奉為神靈,常年燒香祭祀,供奉哈奴曼的廟宇遍布印度各地。并且在印度,森林廣袤,猴子特別多,尤其是恒河猴更加 ,猴子十分受人喜愛,這更加重了印度人對哈奴曼這個自然神靈的崇拜。
吳承恩生活在中國明代,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同時,佛家和道家思想也占有重要地位。從宋代開始,儒、釋、道三教逐漸合流,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游記》正是三教合流現象的集中體現,孫悟空早年受業(yè)于兼通佛、道的菩提祖師,學習神仙法術和七十二般變化,后來又跟隨唐僧赴西天取經,因此,孫悟空也是一個佛道兼修的神猴。此外,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晝夜提心”等待取經人前來搭救,后來保護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路上降龍縛虎,斬妖除摩,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求取真經,被如來佛祖封為斗戰(zhàn)勝佛,這體現了眾生皆苦和因果報應等佛教教義。同時,在取經途中,孫悟空幫助途徑地方的百姓鏟除妖魔則體現了儒教的濟世思想。
【結論難下】
史詩《羅摩衍那》形成于公元前300年,自從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后,《羅摩衍那》的故事就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吐蕃地區(qū)的藏族學者 將《羅摩衍那》翻譯成藏文,后來中原地區(qū)又通過藏文翻譯成了中文。此外,根據相關學者的考證,傣族史詩《拉戛賀》也是改變自《羅摩員那》,同時羅摩衍那的故事還散見于佛教典籍之中。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對于博覽群書,善于搜集野史秘聞的吳承恩來說,在撰寫《西游記》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借鑒了《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