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質量非凡的翡翠玉珠之外,此項鏈更體現(xiàn)了卡地亞上世紀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為人津津樂道。當時翡翠在西方國家嶄露頭角,部份高級珠寶商如卡地亞旋即在其創(chuàng)新的設計中傾注刻面翡翠的元素,表現(xiàn)出另一個層次的奢華。當時卡地亞為此串翡翠珠鏈設計了紅寶石鑲鉆鏈扣,其簡潔幾何形狀,和大膽的紅綠顏色對比,充份體現(xiàn)了二十世紀初的裝飾藝術風格,也凸顯了翡翠優(yōu)雅的韻味,瑰美動人;而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喜慶,為這翠綠翡翠珠鏈錦上添花。
追本溯源──相信是來自清末宮廷的翡翠玉珠
典雅秀氣的珠鏈乃翡翠首飾中最受青睞的經典款式之一,由古至今皆深受顯貴名流喜愛,慈禧太后、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以及品味中外聞名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夫人黃蕙蘭等均是當中佼佼者。
慈禧太后
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顧維鈞夫人──黃蕙蘭
十九世紀末,滿清政局動蕩,部份內庭珍品流落民間以至海外,并被重新設計成為各式珠寶。這條項鏈上的翡翠珠子來歷就如不少失落的珍寶一樣無從稽考,但這27顆翡翠玉珠確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已經出現(xiàn)于歐洲并被卡地亞制成項鏈,其必須先經過漫長旅程,由中國遠渡重洋被運抵西方,再經過卡地亞一連串的嚴謹工序,包括設計、配料到打造成高級訂制珠寶,制作定必經年;加上玉珠表面完美的打磨,凡此種種均顯示這27顆翡翠玉珠極有可能是來自清末宮廷。
至于翡翠玉珠原物主的崇高身份,從其品質亦可見一斑。上乘的「老坑」翡翠多產自緬甸中部的帕敢礦區(qū),作為貢品傳入清皇室后備受清室歷代帝皇及皇后鐘愛,成為尊貴身份的象征。宮廷各式翡翠飾品當中,「朝珠」乃供清代皇帝及五品以上大臣上朝時佩戴,代表了物主尊貴的身份及地位。2010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條翡翠珠鏈上共30顆直徑由13.40至13.30毫米的翡翠玉珠,正是來自滿清的朝珠,乃清末民初時印尼華商黃仲涵從以收購前朝翡翠 的北京商人鐵寶亭處購入。與之相比,這條來自芭芭拉•赫頓舊藏的項鏈上之翡翠玉珠,無論色澤、質地、水份和大小,均比黃仲涵的朝珠項鏈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見其原擁有者無上尊貴的身份。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