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葉,北京城的鼓樓一帶是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從鼓樓西行有一條街市,名叫西斜街。在西斜街中部的一條小胡同中,住著一戶姓張的小商人,祖?zhèn)髦谱骶┒? 小吃“四冰果”。張家現(xiàn)在的主人叫張柱,今年二十六歲,為人老實淳樸又十分善良,常常接濟左鄰右舍,所以街坊們都十分敬重他。張柱年近“而立”,尚未娶親,家中僅有一位老母,年紀已近花甲。母子倆勤勤懇懇操持著祖?zhèn)鞯乃谋炙嚕挂裁銖娍傻脺仫枴?/div>
張柱每天都是四更剛過便背著一只大筐趕到后海撈取水鮮。這天凌晨,太陽還沒有顯出紅暈,踏著夜色,他快步向湖邊奔去。忽然,他發(fā)現(xiàn)在前方十余丈遠的地方,有一團黑糊糊的東西橫陳在小路中央。緊走兩步來到跟前仔細觀看,認清躺在地上的是一個女人,身穿樸素的粗綢衣裙。張柱平日最好幫助人,此刻他以為誰病倒了,急忙上前攙扶,但把人扶起來后才感到此人身體僵硬,用手摸到胸前時,不覺大驚失色,原來此人胸前黏乎乎地沾滿了血,一股血腥氣嗆得張柱一陣暈眩,兩手一松,把那具女尸重重地摔在地上。此時他只感到心底升起了一股寒氣,頭皮一陣陣地發(fā)麻,顧不得自己采水鮮用的筐子還扔在一邊,嚇得沒命地往家中奔走……
黎明時分,東廠的番役的發(fā)現(xiàn)了女尸。番役沿著路面搜尋,從潮濕的地面上隱隱約約地尋到幾個印著血跡的腳印,根據(jù)腳印方向判斷,是向胡同里跑去的。根據(jù)現(xiàn)場的留下的筐子上的“四冰果”三個黑字,他們找到了張柱頭上。幾名番役來到張柱家門前,破門而入,在墻角處搜到了沾血跡的衣服和鞋子,番役不由分說抬起張柱,扔到馬背上,然后翻身上馬,橫沖直撞而去。
那邊,被害人張孫氏的兒子張福,在張柱被抓回之前,已經(jīng)先趕到了東廠,投上了指控張柱殺人的狀紙。當時在東廠值班的是一位名叫李青的理刑百戶,恰恰李青又與原告張福有過一些交往。他接到張福的狀紙,正待發(fā)簽拿人,番役們已將張柱擒來了。李青驗看了殺人的物證——竹筐、鐮刀、繩索,以及從張家中搜出的血衣、血靴,已完全認定張柱是兇手了。刑訊一陣后,張柱堅決不交代罪行。他實在疲倦不堪了,就下令把張福的狀紙,連同張柱殺人的物證一起轉到了刑部。
案件真相大白
第二天,刑部的堂鼓被一女子擊響了。值星官吏慌忙升堂,審問之后才知來人是張秀萍,舉發(fā)自己的親哥哥張福。原來張福為了賭博,跟母親爭奪一塊祖?zhèn)鞅逃衽暹^程中,殺死了母親。張秀萍還發(fā)現(xiàn)了床下哥哥藏匿的血衣。這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刑部官員經(jīng)過會勘后,決定委派刑部郎中魏應召重新審理此案。
魏應召為了搞清案子的來龍去脈,他決定先不去接觸人犯,而微服查訪一下西斜街的居民,再做決斷。微服查訪的結果是,街坊鄰居都不信老實巴交的張柱不會殺人,倒是張福卻是游手好閑,劣跡斑斑。種藕的王福義親眼看見事發(fā)當天凌晨,張福曾向湖里丟過東西。
回到衙門后,他不聲不響地派了兩名干練差役,令他們假扮成種藕人潛入湖中,果然在湖底摸出了一柄牛耳尖刀,從刀的外形,一看就知道這是東廠緝私人員平日防身用的,經(jīng)仔細檢查,刀上帶有血跡,顯系殺人兇器。魏應召并不動聲色,暗中派人監(jiān)視張福。一面分別提審了張柱,傳訊了張母。恰巧這幾天張秀萍常常在張母家中陪伴老人,所以也被傳來問訊。秀萍是個有心計的人,在投了鳴冤狀后,還趁張福不在家之機,剪了一小塊張福藏在床下的血衣,神不知鬼不覺地為破案提供了證據(jù)。為了查清碧玉佩的下落,魏應召暗中派人查詢了北城的十幾家當鋪。結果在德勝門內(nèi)的“亨盛”當鋪發(fā)現(xiàn)了碧玉佩的當單存根。當單的日期恰好在張孫氏被殺的第三天,當主名叫吳八,是一賭棍。拘捕吳八,知道這件東西是張福在張孫氏被殺的當天下午以五百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他的。至此,張福殺人的前因后果均已查清。
魏應召本來就是一個忠直之士,立即趕回刑部,連夜升堂,斬釘截鐵般地宣告:“張福殘殺生母,罪不容誅,坐處斬立決。張柱無辜被執(zhí),身歷酷刑,實屬冤枉,當堂釋放回家。張秀萍大義滅親,維持正義,特令張榜嘉獎。”判決即出,全場驚服,但他們哪里知道魏應召得罪了東廠,一場大禍就要降臨到他的頭上。
李青得知案情結果后十分惱怒。提起筆來在一張專門呈報皇帝的公文紙上,刷刷刷地疾寫了起來。他按照自己的臆造,把張柱殺人寫得繪聲繪色,又著實替張福訴了一通委屈,編造出了張柱與秀萍通奸的鬼話,最后還倒打一耙,參劾魏應召接受張柱的三百兩賄銀,妄出人罪,包庇真兇,枉殺無辜。奏章寫好后,他親自蓋上了東廠的大印,不經(jīng)過司房文書潤色,就直接令人送進宮中去了。
皇帝老兒要翻案
嘉靖皇帝接到了李青的密本。這位一心煉丹鑄藥、夢想長生不老的皇帝,對朝政大事可以不聞不問,但對東廠送來的密報,卻從來沒有積壓過。李青的密本言之鑿鑿,有憑有據(jù),使嘉靖深信不疑。他本來就對刑部官員不放心,這次又觸動了他心中的猜忌,便不假思索,親自在密本上批道:“刑部妄出人罪,當受切責,魏應召草菅人命,罪不容誅,著即下詔獄待審。原案移往都察院,令右都御史熊浹復審后報來。”寫完后,他唯恐內(nèi)閣官員將這道圣諭壓下,又特意吩咐司禮監(jiān),此諭直接下達到都察院,并責成熊浹在十日內(nèi)將復審結果具本稟報。
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浹,接到圣旨后,一頭扎進了案卷中。三天后他遞上了奏折。熊浹的奏折力主維持魏應召的原議,并在奏折中狠狠指斥了東廠徇私受賄、誣良為盜的行徑,指出應當免除東廠干涉三法司的權力。把司法大權交還給三法司,這是嘉靖最怕聽的話,氣得雙手亂抖,連煉丹也顧不得了,對著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吼道:“傳孤旨意,魏應召即刻革職查問。熊浹暫解都御史之職,回家聽參。另派刑部給事中陸粲、劉希簡二人重新審理張柱殺人案,五日內(nèi)必須將案情審清,如有差誤,拿陸、劉二人是問!”秉筆太監(jiān)哪敢怠慢,立時擬旨、用印,只兩個時辰就將一切辦好,發(fā)到刑部去了。
刑部給事中陸粲、劉希兩個司法官經(jīng)過了解案情,反復商議。上奏對李青受賄、東廠橫行、京師民怨沸騰的情況,寫得詳詳細細,奏本上大聲疾呼“嚴懲閹賊,整肅法紀,以定民心”。這恰似萬根鋼針字字刺到嘉靖的心尖上,對于這種不識時務的奏本,他豈能置之不問!他把這道奏本同樣擲入了煉丹爐,然后傳旨,將陸粲、劉希簡一起投入詔獄,并明確表示,刑部官吏互相偏袒,妄出人罪,魏應召原議必須推翻。
第四次復審的主審人是刑部侍郎許贊。許贊感到,順從了皇帝,只要保住了自己的職銜,無非要在百姓中落個執(zhí)法不公的名聲,那算得了什么?于是他在九月初一,公開升堂審理了這件眾目關注的案子。審判儀式也很簡單,許大人叫一個,大牢內(nèi)押出一個,上堂來并不問訊,就由主審官宣讀結果。案子只審了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殺人兇犯定為“四冰果”販子張柱,判處斬立決。被害人張孫氏之子張福無辜受監(jiān),賞銀五兩當堂釋放。張福之妹張秀萍,與兇犯張柱關系曖昧,誣陷其兄,判處杖一百棍,趕出京師。刑部郎中魏應召受賄枉法,妄出人罪,即刻發(fā)往云南充軍。
無辜的張柱于當天被押赴市曹處斬,張母悲憤難忍,于當天夜間舉身跳進了奔流的護城河。纖弱的女子張秀萍被杖擊后,帶著遍體的鱗傷和無盡的屈辱懸梁而死。人們感念她的節(jié)義,將她的尸身與張柱合葬在一起,這對東廠和封建制度摧殘致死的善良男女,到九泉之下終于能有個終身伴侶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