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煉金術士大家想到的就是魔獸世界中的煉金術士,他們點石成金,沉溺于研制各種魔法道具。其實在早期的西方國家中,煉金術是人們始信不疑的一門科學,曾有大批的科學家沉迷于此,大科學家牛頓就曾被稱為“西方世界的最后一位煉金術士”,他人生的一半都在煉金實驗中度過,但可惜的是他最后功敗垂成,實驗成果被付之一炬。
幾百年來,伊薩克·牛頓一直被視為科學家的典范。但到了20世紀,隨著牛頓生前的大批手稿被拍賣、研究,一個不為人熟知的牛頓形象開始被大眾所了解。在這些有關牛頓負面行為的故事里,牛頓沉迷煉金術的現象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誰也不曾想到,一個以理性著稱的科學家竟然從事江湖術士的勾當。20世紀 經濟學家凱恩斯就說道:“牛頓并非理性時代的第一人。他是那些煉金術師中的最后一位,是巴比倫和蘇美爾人中的最后一位,是用與一萬年前起就開始建立我們知識遺產的人們同樣的目光來觀察這個大千世界的最后一個偉大的心靈。”
與化學糾葛不清的煉金術
作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牛頓為何會沉迷于非科學的煉金術?這一巨大的反差引起了人們的思考。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和牛頓的手稿,英國作家邁克爾·懷特在其《最后的煉金術:牛頓傳》一書中給出了比較可信的解釋。
煉金術,起源自古希臘時代。其整個實驗過程是為了尋找一種哲人石——它可以將普通金屬變成真正的黃金。中世紀的人們對這項充滿神秘色彩的煉金術并不感興趣,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曾頒布敕令譴責煉金術,以但丁為代表的作家也對此頗為鄙夷。然而數千年來,煉金術還是吸引了各種各樣的人為此獻身,其中就有波義耳這樣的“傳統(tǒng)化學家”。煉金術雖然帶有神秘性質,但它的發(fā)展研究給近代化學的誕生帶來了很大幫助。在牛頓生活的時代,也很難區(qū)分煉金術與科學研究之間的區(qū)別。
對牛頓來說,自己“存在的理由”是要重新發(fā)現“自然的架構”。為完成這一工作,沒有哪個途徑不該去琢磨,沒有哪塊石頭不該翻開來看看。探索煉金術,必定是因為煉金術里有什么東西讓牛頓覺得有價值。同時代的許多偉大科學家如巴羅、波義耳和巴賓頓等人癡迷于煉金術的情形,也不可避免地對牛頓產生了影響。再者,在近代科學誕生前,神秘的煉金術與正統(tǒng)的化學實驗是相互交匯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即便偉大如牛頓,也無法真正地將二者區(qū)分開。當然,牛頓的自大心理也促使他轉向這一江湖術士的研究。當時作為牛頓對手兼朋友的科學家波義耳,極為沉迷煉金術,并且冒著風險發(fā)表文章和公開辯論。面對波義耳的成就,牛頓自然不甘屈居人后。
科學家的秘密探索
牛頓對煉金術產生興趣,最早可追溯至其少年時期。當時他的鄰居克拉克先生是一名藥劑師,在格蘭瑟姆的藥房,牛頓學到了一些制藥技術。等到上大學的時候,為了治愈自己的病癥,牛頓開始自己調制配方。他制成了一種叫做拉克特勒斯香脂的藥,并時常服用。孩童時代的制藥配方活動,對牛頓后來探索將不同物質混合的煉金術產生了影響。17世紀60年代早期,牛頓開始對“傳統(tǒng)化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在牛頓生活的年代,有志于研習化學的人,都無可避免地發(fā)現自己正面對一堵寫滿煉金術教條的墻。從事化學實驗和煉金術的修行是不可分開的。盡管牛頓一開始研究的并不是煉金術,但不久,他就如前人一般走上了一條充滿神話和巫術的混亂道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