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談鄒市明兒子注射生長激素 專家提醒:慎重使用!
近日隨著奧運冠軍夫婦給孩子打針話題上熱搜,“打針增高”話題再次擺上臺面,吸引了不少網民的好奇。
12月14日,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視頻并配文“焦慮了兩年,我決定給孩子打生長激素!”
冉瑩穎稱,二兒子皓皓在8歲之后就不怎么長個子了。11歲的皓皓,身高僅有136.6厘米,這讓身為母親的她感到非常焦慮。她也讓孩子練習打籃球,期望能對身高有所幫助,但同籃球隊其他孩子都越長越高,唯獨皓皓身高不怎么變化。帶皓皓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的建議是打生長激素針,否則會錯過 生長期。
給小孩注射生長激素的視頻截圖
其實“打針增高”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一年前,成都市民郭先生下定決心給小孩注射生長激素,最終小孩確實長高了幾厘米,這讓郭先生和家人覺得“罪沒白受”“錢花的值”。
像郭先生一樣,類似因為擔心孩子長不高引發(fā)的身高焦慮,逐漸成為現在一些家長的“心病”,通過網絡打聽、口口相傳,家長寄希望于外力增高,開始選擇“打針增高”。12月16日,記者采訪了部分使用過生長激素的家長,孩子長高是否有“秘訣”?生長激素到底該不該用?存在哪些影響和副作用?針對一些問題也詢問了相關專家。
孩子的身高和家長的“心病”
“我家孩子比較矮小,有沒有可能增高啊?”8歲女孩小悅的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小悅是“二寶”,到了一定年齡后家人發(fā)現小悅和同齡人相比,顯得有些矮小,“主要姐姐在這個年齡段的時候,才一米出頭,相比確實矮了些。”
作為新一代物質條件大為提升的家長,資訊的豐富讓家長對孩子身高趨勢更為敏感,李女士就是這樣的家長,她說自己的焦慮是有“依據”的:她特地網上查了國家衛(wèi)健委《7歲——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發(fā)育等級評價》給娃娃做了測量比對,“小悅120厘米身高,按表格一測算,就是同年齡段女孩子當中偏小的。我看了很多帖子,就更著急了,去了醫(yī)院掛號,找醫(yī)生詢問解決的方法”。
“醫(yī)生跟我說,目前可以先觀察,孩子生長速度慢,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李女士還記得,醫(yī)生強調現階段小悅的身高偏矮小可能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比如生活中挑食,或者存在慢性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等,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父母本身遺傳的原因導致身高偏低,后者的話,到一定年齡段就可以考慮用醫(yī)學干預的辦法去處理了。
每天一針6000元/月
想長高須有一定的財力支撐
記者通過醫(yī)生和朋友,打聽到一些已經打針或正在打針療程的孩子家長?傮w來看,對于自家孩子“打針增高”還是多有隱晦,并不像鄒市明夫婦那樣公開透露。在表示匿名后,市民郭先生講了一下自家孩子打針的情況。
對于生長激素的作用,有的家庭似乎并未接觸過,但郭先生提前早就對其進行了充分了解。
郭先生有兩個女兒,大寶今年11歲,在班級里和同齡段的同學比,他發(fā)現站在隊列中,自家孩子身高明顯矮小。咨詢的醫(yī)生告訴他,現在這個有科技的支撐,如果需要給孩子“增高”,可以嘗試使用生長激素,但打針次數有點多,費用也不低,家長可以考慮考慮。
剛開始,郭先生和家人還一度猶豫。但后來打聽到,孩子的班里就有幾名女同學已經在打生長激素了,這就讓自己下定了決定,再次來到醫(yī)院,給大寶購買了生長激素,并根據醫(yī)囑開始按時打針和檢查。
“具體就是每天打一針,然后隔一個多月去醫(yī)院檢查一下。”郭先生說,在打生長激素之前,還進行了詳細的身體情況采集,包括體格檢測、抽血、測骨齡等流程,然后再判斷適不適合打生長激素。評估后打針,注射周期是一年,這對孩子來說有點遭罪,家長也要抱一個堅持到底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這個費用不低。郭先生說,一個月大概要6000元,一年花費接近八萬。這個錢不是小數目,但看著孩子身邊的同學都在打,郭先生和家人還是咬牙出了這筆錢。
堅持打完了整個療程,花了這筆錢后,郭先生稱看到了效果。
郭先生告訴記者,平時家里人對于小孩生長發(fā)育問題格外關心,按照醫(yī)囑打針過后,他們發(fā)現小孩的個頭確實有長高了,“有效果,量了一下,大概長了有8、9厘米。”
對于注射生長激素之后是否存在副作用以及其他影響,郭先生說,目前他們沒有發(fā)現小孩有什么不適癥狀,“好像打了針,人長胖了些,除開之外沒有發(fā)現其他副作用。”
“救星”還是“克星”?
“救星”思維帶來“身高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焦慮
記者巡查近年來有關生長激素的報道發(fā)現,家長的焦慮,是生長激素被啟用甚至“熱捧追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悅的家長李女士就講到了自己的經歷稱,她知道身邊有朋友在給孩子打“增高針”,但多是很親密的小圈子里面分享效果,“家長心頭焦,身高不想讓娃娃輸在起跑線,別個都在想辦法,你不想辦法,感覺就對不起孩子,自己肯定不想落后嘛。”
通過網絡和口口相傳形成的“救星思維”,就讓更多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高會影響未來的生活和發(fā)展,就寄托用金錢購買科技,通過干預的辦法讓孩子把個子調高,有些報道提到的副作用則讓一些家長更加憂慮了。
曾有媒體報道深圳一小孩身高109厘米,家庭焦慮得整宿睡不著,帶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長激素,結果身高從109厘米長至120厘米,一年內長高了11厘米,而沒打激素前一年只長高了五六厘米?筛弊饔靡搽S之而來,孩子經常出現感冒、發(fā)燒等癥狀,卻找不到病因。此外,每次上完體育課后,孩子總感覺肌肉酸痛,早晚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癥狀。后來停用生長激素后,孩子身體才逐漸恢復正常。
專家解讀:
對生長激素有偏見,但也應慎重使用
“生長激素只在符合適應癥的情況下才會被使用。”成都大學臨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董文淵就此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生長激素是激素的一種,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是安全的。
所謂“符合適應癥”,就是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染色體異常、特大綜合癥、SHOX基因缺陷、努南綜合征、小胖威利綜合征以及特發(fā)性矮小癥(ISS)等。但在實際的生長發(fā)育門診中,董文淵遇到了不少家長對激素存在誤解和恐懼。“以前人們提及的激素多指糖皮質激素,它與生長激素有本質區(qū)別。糖皮質激素危害較大,可能引發(fā)水鹽代謝紊亂等副作用,生長激素是一種肽類激素,其結構與人體內生長激素幾乎一致,通過分泌生長因子促進軟骨增長。”
董文淵強調,所有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生長激素也可能有。如果孩子符合生長激素的適應癥,醫(yī)生會明確告知家長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比如可能出現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胰島素血癥、骨密度下降等情況。“每個患兒使用后的獲益是不一樣的。但總體而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旦骨骺接近閉合,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她說。
并非所有兒童適合使用生長激素
根據《柳葉刀》 研究顯示,近35年來,中國人的身高越來越高,19歲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5.7厘米,中國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63.5厘米。
如何達到理想身高?董文淵指出,70%靠遺傳,30%靠后天,而后天因素是指運動、營養(yǎng)、睡眠,以及適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或在特定適應癥下使用生長激素。
針對網友提出的“男孩長高晚是正常的”的觀點,董文淵認為,現在晚長現象已經比較少見。晚長首先與遺傳傾向密切相關,比如孩子父親有過晚長的情況,其次,如果是體質性青春期發(fā)育延遲,則需滿足一系列條件,包括孩子沒有全身疾病、充足營養(yǎng)、身材勻稱、骨齡正常等,這類情況較為少見。因此,她建議家長不應盲目認為孩子將來會自然長高,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必要時咨詢專業(yè)醫(yī)生。
她也表示,并非所有兒童都適合使用生長激素。如果骨齡在正常范圍內,生長激素是不用考慮的。兒童身高不足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有的小朋友是因為維生素D不足導致鈣吸收不良,引起了個子長不高,有的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平常挑食偏食等,還有的是因為入睡很晚,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以及其他很多原因。所以,不是說孩子個矮就打針,而是要根據孩子的病史、檢查,再進一步地看怎么選擇一個治療方案。
來源: 封面新聞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