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是“安撫神器”,家長的約束不能忽視
時間:2020-07-09 11:2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發(fā)布,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3.1%。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
可以看到,小學生網民中,有32.9%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這反映了一個現象,中國的許多家庭都有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讓其玩電子設備的習慣。其中提到,應避免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為什么仍有一部分學齡前兒童會提前接觸互聯網?究其本質,還是很多家長沒有重視對孩子的約束,也缺失了為人父母的表率作用,沒有約束好自身。
家長工作忙,可以理解,但不是逃避責任的理由。學齡前兒童心智不成熟,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通過吵鬧或搞一些小破壞,來獲得家長的關注。這時就會打擾到在家辦公的家長們,很多父母為了圖方便,就丟給孩子一個平板或一臺手機,讓他們快速安靜下來。于是手機成了“安撫神器”,孩子可以一直玩到家長忙完自己的事情,這對低幼齡兒童的自制力影響非常大。
而在空閑時間,一些家長也喜歡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同樣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家長刷手機,忽視了孩子想要陪伴的需求,孩子會在一旁湊上前看,長期耳濡目染下,孩子便形成了“手機才是好玩的”意識,只要家長放下手機,孩子便搶來玩! W齡前兒童使用互聯網,對自身危害極大。國家衛(wèi)健委的調查結果顯示,長時間或近距離盯著手機、電腦和電視等電子屏幕,是低年齡段兒童近視問題較突出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發(fā)現,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越久,入睡需要更長的時間,白天更嗜睡。如果長期睡眠受影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的表現。此外,學齡前兒童模仿能力強,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孩子容易模仿一些不良行為。
隨著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加上疫情防控階段,人們減少出門,經常待在家中,兒童使用手機、平板設備進行娛樂的現象更加普遍。既然孩子已經接觸了互聯網,使用強硬手段減少或阻止孩子玩手機,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好辦法。想要減少手機對孩子的傷害,父母應該做到既約束孩子也約束自身。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沒耐心的家長。想要約束好學齡前兒童玩手機,首先,父母應及時、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平時玩手機都喜歡玩些什么,分辨哪些是對孩子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其次,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規(guī)定上網條件,比如用獎勵式的辦法,告訴孩子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量才能玩手機。再者,對于學齡前兒童,家長可以主動尋找一些早教類的軟件、益智游戲給孩子玩,讓學齡前兒童在玩樂中合理學習和成長。
更不可忽視的是家長對自身的約束。父母還是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刷短視頻、用手機追劇、打游戲,謹防孩子“有樣學樣”,依賴手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家長可以抽一部分空閑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可代替玩手機的互動,如閱讀書本、玩家庭親子游戲,或到戶外進行鍛煉。
幼童過早接觸互聯網,不僅對視力影響不說,容易影響身心健康。如果家長能夠以身作則,在約束好學齡前兒童孩子玩手機的同時,也約束好自身,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更多“網癮兒童”的出現,未成年網民數量增加不是壞事,如何引導兒童健康地玩手機才是關鍵。(趙楠)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