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要突出需求導向
時間:2017-09-11 10:30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丁恒情:“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要突出需求導向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xiàn)場推進會昨日舉行。北京晨報記者在隨后的座談會上獲悉,本市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建設的意見》,提出本市將以15分鐘為服務半徑,規(guī)劃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wǎng)絡體系,到2020年率先建成均衡發(fā)展、供給豐富、服務高效、保障有力的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9月10日《北京晨報》)
“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顧名思義,就是讓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實體書店、24小時書屋、公共閱讀空間、自助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多起來,滿足廣大市民豐富多樣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需求。無疑,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是一項民心工程,不僅能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消費需求,也將成為展示一座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
“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是服務意識的前行。目前,在我國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機構有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廣場、文化中心等,但這些公共文化場館利用率不高、群眾參與熱情不足、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對老百姓口味等問題日益凸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廣大市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實際就是服務意識的前行。
不難想象,在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過程中,如果公共文化服務與市民需求錯位及脫節(jié),直接結果就是公共文化服務將陷入自娛自樂的尷尬。一則老百姓不知有何公益場館和文化服務,組織方煞費苦心精心制作的“好戲”也時常乏人問津,造成大量公共文化資源浪費;二則百姓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和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只能自己想辦法去彌補缺失,比如選擇自己周邊那些性價比較高的收費興趣班。
正所謂再“好吃”的文化大餐,不和百姓胃口也是浪費;再“高大上”的文化實施,沒有好的后續(xù)服務也只是“空殼”。在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過程中,如何用好公共文化陣地,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重點研究的課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真正將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惠民上。比如,可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推出分眾化的針對性服務,引導市民追求屬于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還應時刻暢通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目錄,根據(jù)服務目錄科學設置“菜單”,采取“訂單”服務方式,著力實現(xiàn)供需有效對接,讓公共文化服務真正惠及人民。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xiàn)出多樣性、多層次的特點,這無疑給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樣式、風格、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扛起肩負的歷史責任,突出需求導向,真抓實干,大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惠及人民、走近人民、親近人民!(丁恒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sanmuled.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